「紅包」或許是用來衡量妳我情誼厚薄的一種負擔…

作者 皮諾丘

2017/10/25 10:53
圖片來源/TVBS資料照片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表示,有朋友主動要求參加他的婚禮,宴客當天對方還帶了另一名友人前往,沒想到看了禮金簿才發現他們2個人吃竟然只包了600元,厚臉皮行為讓原PO超傻眼,忍不住飆罵「我XXX咧!」

筆者服務的單位,同事結婚,不出席的話,公定價是包一千元,大家通常都會合包,紅包袋上署名並寫上一些祝福的話語,筆者在這間學校服務之前,已經結完婚了,基本上包出去的紅包都是有去無回,將來不可能回收。

一開始筆者也沒想這麼多,就只是抱著祝福的心態送禮,基本上都會出席,直到有一次聽到同事聊天抱怨學校一名代課老師,出席婚宴還拿喜餅卻只包600元,真是不懂禮數,我一時怔忡了。

所謂的紅包文化,是一種禮尚往來,是一種祝福,還是到頭來演變成計算成本之後依禮金多寡作為衡量朋友同事之間情誼厚薄的一種負擔。

話說代課老師的薪資本來就差正式老師一大截,他也還年輕,可能不懂紅包往來之間的一些眉角及潛規則,他明年就要離開學校,不曉得下一份工作在哪裡?

要結婚的那位新娘是正式老師,跟學校的其他正式老師抱怨這件事情也無可厚非,畢竟婚宴加喜餅的成本換算下來,一個人至少也要1千多元,如果每個人都像這位代課老師這樣包,不就虧大了。

母親手邊有一本簿子,裏頭記載著誰誰誰紅白包的禮金數字,提醒我不可失禮,紅包袋內的數字增添是一門學問,除了參考之前對方包過來的價位之外,還得考量近幾年的通膨指數,對方設宴飯店的星等,換算自己攜家帶眷人數的基本消費。

除此之外,還得衡量自身的荷包厚度,總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做足了面子卻失了裡子,以上總總足可列出一條複雜且冗長的數學公式,所產生的數字去尾掐頭,不能有不吉利的數字出現,常會出現令人進退維谷的困窘,增添刪減都為難。

比方說:對方當年包3600,事隔多年若一樣包3600回禮,怎麼算都覺得失禮,左思右想,牙根一咬,只能勒緊褲袋過日子,包6000回禮。

畢竟,有些好友的革命情感是不容幾個臭錢的儉省而出現裂痕的。

筆者常常在想,自己參加過這麼多場婚禮,會不會包的禮金也曾經被當成茶餘飯後調侃的對象,仔細想想有些紅色炸彈的主角,跟自己其實也沒啥交情,包多了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包少了免不了被調侃。

現在年輕人辦婚宴的成本逐年提高,我記得15年前自己結婚的時候,在鄉下辦流水席,一桌只要5000元,那時候一個人出席包1200元,其實都還說得過去。

現在大飯店一桌的行情都1萬2000元起跳,若出席的是女方婚禮,順帶拿一盒喜餅,包1200元一定會被抱怨,只是這些年來物價不斷上漲,薪水卻停滯不前,交友廣闊的,每個月的紅白包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筆者的姪女日前結婚跟長輩大吵一架,因為小倆口到法院公證結婚不打算宴客,先斬後奏,只花了1000元,省去許多人情世故的繁瑣,也省了好多錢。

或許年輕人爾後結婚可考慮我姪女的作法,儉省下來的錢,挑個好一點的地方度蜜月,或作為創業基金,是不是來的有意義一點。

長輩也犯不著跟晚輩嘔氣,畢竟結婚的主角是兩個年輕人,或許長輩們嘔氣的原因是之前包出去的紅包無法回收,但換個角度想,你之前包出去的紅包數目以及要包給誰,有問過年輕人的意見嗎?

紅包文化的起源是一種祝福,是早些年經濟條件不佳情況底下的一種社會互助,時代變遷,當紅包文化演變成你我之間的一種束縛與負擔,或許該考慮是不是讓它成為歷史了。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皮諾丘

  • 具有多重身份的一個平凡人,是人夫,是人子,為人父,也為人師;喜歡運動、美食、閱讀與寫作,喜歡藉由文字將生活的那些日常記錄下來,如此一來,那些曾經擁有的而現在卻失去的,那些曾經存在的而現在消失的---------人、事、物,都將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來。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