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啟用「網格化管理」,是監控還是傾聽民聲?

作者 蔡孟峰

2016/04/08 10:10
台灣傳媒對大陸的報導,印象中都說是一言堂,大陸也沒有選舉,似乎沒必要刻意討好民眾,但是大陸從今年年前以來,正在進行大量針對民眾的工作,如果用台灣的話來說,或許叫了解民意,但在大陸很可能是對民眾的監控措施。


(作者/蔡孟峰
 
外媒「金融時報」日前報導,大陸正積極推展「網格化管理」的全國性社會監控系統,等於是重新建立對人民的控制,目的在於恢復堅持黨領導的觀念。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都市的「居民委員會」,因私有住宅越來越普遍,以及社會控制減弱而式微。如今,小型警察崗亭與居民網絡一區一區設立,以減少鄰里紛爭、降低犯罪,以及監視小區裡的頭痛人物。
 
譬如廣州計畫聘僱一萬兩千名網格員,以兩百個家庭為一網格,每名網格員負責兩百戶,約一個月時間即可記住網格內的戶主,三個月可掌握每戶基本資料,半年則可數出每家每戶的家庭成員。甚至有多少外來人員,多少出租屋,租金多少,都清清楚楚。
 
年前開始,大陸不論是街頭上的告示或傳媒上的報導,寫著領導幹部每週要與群眾面對面,邀請居民踴躍參加,每一戶居民和商家也收到居委會的通知,說是政府要了解居民的生活,電視新聞報導上說,要了解群眾,先從了解群眾的生活及語言開始,作群眾工作,要先學會怎麼跟老鄉說話開始。
 
「和基層群眾話說不到一塊兒去,工作就很難開展」,這是一位村幹事接受電視台訪問時的回答,以大陸幅員遼闊來說,在縣級市以下的基層幹部,要如此走訪居民,有些地方恐怕還得跋山涉水,即使民眾有事,可能也都是芝麻綠豆點大,大費周章值不值?
 
在與居民面對面的這檔事以外,還有一個叫「扶貧辦」的單位,也同時進行扶貧的調查,名稱看起來大概和台灣縣市政府的社會局性質有點類似,大陸還有些農村生活條件比較差,或者在城市裡生活比較清苦的人家,扶貧辦的幹部主動下到家戶中了解實際情況,再依個案不同情況,為他們提供協助,也持續追蹤。
 
從一個外地人的感覺上來說,大陸這一連串的基層工作,都針對著和民眾日常生活有關。但是傾聽民眾的聲音,是不是另類的監控,這些都掌握在大陸領導的政策上,而台灣過去的警勤區查戶口制度被廢除以後,里鄰之間應該也少有這樣的作法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蔡孟峰

  • 盤根錯節的天下事,沒有密不透風的牆,記者尋找那一道光,不光責任也是義務。雜誌、報社社會記者出身,電視節目、記錄片劇本企劃及製作,網媒評論員,新聞教育體制內外講師,拿筆當記者,用心寫人生,經歷三十年台灣社會潮起潮落,接受新知永不落人後。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