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交流賽後,我們到底學到了多少?

作者 藍于洺

2016/03/09 09:46

(作者/藍于洺

台日交流賽,最終中職聯隊兩戰都輸,輸球,並非壞事,來打交流賽前,我們的實力,本來就不如日本,既然是交流賽,少了戰績上的壓力,要看的,就是這趟旅程,球員、聯盟、包含參予其中的球迷,能見識學到多少東西,這才是這趟旅程的重點。筆者有幸參予全程,也把我這次所看到的,用文筆描寫出來

先來談談比賽內容好了,帳面數據,首戰0比5輸球,我們只敲出了2支安打,但回頭來看,日本隊也只打出了7支安打,但每一支安打,都非常有效率,怎麼說呢,因為日本隊的火力串連,加上仔細的選球,先讓球員上壘後,再運用盜壘戰術,推進到得點圈,再用腳程跟安打,慢慢的打下分數,這正是日本最擅長的小球戰術,不同於美國豪邁的揮擊,日本武士隊,展現了棒球上完整的教學範本,運用各種戰術,來拿下分數,對於我們來說,這正是可以學習的地方。

講的不清楚,用舉例的來說好了,對手四棒中田翔,首戰他其實也沒有突出的表現,但他選到了兩次四壞球,先求上壘包,後面的隊友馬上敲安打下分數,這就是日本棒球,狀況好的時候,中田翔可以全力揮擊,但就算沒能掌握到對手投球揮擊,也會仔細選球,對他們來說,站上壘包就有機會,讓後面隊友來攻擊,這才是團隊棒球的最佳表現。

中職聯隊球員,全場吞下了14次三振,除了日本投手刁鑽的球路變化之外,再來就是我們球員選球的細膩度了,其實在這種大比賽,肩負國人期許,大家都希望能敲安打,甚至全壘打,揮棒時機上,就缺少了點技巧,才會不斷出揮空棒的情況發生,雖然只要咬到球,就可能是長打,但如果對手善用快慢球變化,搭配球路運用,其實就很難打得到球,要選擇推進還是揮大棒,就考驗球員的臨場狀態,就像是倪福德在第二場賽後記者會說的,日本選手會不斷嘗試著突破投手封鎖,用各種方式來攻擊,在選擇上會更加有經驗,更加有耐心。我認同他說的,因為在目前看來,中職打者目前普遍缺乏這點,我認為,這兩場比賽下來,球員在選球這方面,絕對能得到很大的經驗。

好了,講完場上數據,再來談談態度層面吧,前一篇,我提到我樂見這樣的交流賽,兩個職業聯盟挑選精英球員,進行比賽,達到切磋的目的,這才是重點,而這次讓我最佩服日本隊的,不是球技、不是數據,而是他們的態度,去年12強賽,日本最後關頭牛棚放火,輸給了韓國隊,對於日本武士來說,那是一場極大的恥辱,雖然不會像過去幕府時代,以切腹來謝罪,但你可以觀察得出,日本隊的確是積極的改正缺點,展現企圖心要奪回失去的勝利,帶隊的小久保裕紀監督,記取教訓,把這場交流賽,當成重要賽事來看待,甚至已經布局到2017年棒球經典賽,日本媒體同樣也關心,應該說,非常多的日本球迷,都期待日本隊能成功復仇,不僅要擊敗韓國、更要完成經典賽的三連霸。

觀台灣,目前在國際賽事的組訓上,就屬於比較被動的情況,就以賽後記者會來說好了,當日本記者問到中職聯隊總教練洪一中,未來的WBC棒球經典賽,有沒有做了甚麼調整,洪總的回答,竟然說「下屆的教練未必是我帶,所以我也無法回答你」,這番回答,的確中肯,非常也無奈,洪一中沒有說錯,他只是點出了現在台灣的現況而已,看看人家日本,不論球技跟心態,都已經在高點,仍舊持續的進步,以長遠的計劃來組訓,這才是要想要贏球的氣勢。

台灣的確可以學習,借鏡日本在這塊的積極,雖然各球團都有球季要準備,但至少可以先擬定訓練計畫,初步名單,再以準備狀況,來進行調整,也可以讓球員熟悉自己的定位角色,發揮最大的能力。畢竟臨時組隊,透過幾場的熱身賽,就整軍出國比賽,在球迷的放大鏡下,要求球員打出精彩表現,坦白說,真的太為難球員了,,我們的球員真的沒有像部分鄉民所講得那麼弱,但需要一套完整的計畫,來讓球員能有更好的發揮,但若是台灣只能靠著沒有計劃的方式,臨時組隊,想徵召旅外球員,得到選手球團同意,也很困難,教練團也無法掌握住球員情況,這樣想要讓棒球進步,我覺得,難度非常高。

最後,來聊聊球場吧,這兩場比賽下來,許多球員跟球迷,都很羨慕日本的巨蛋球場,都希望台灣能有一座巨蛋球場,我也跟他們一樣,希望能看到台灣有高規格的場地,回頭看看目前台灣大巨蛋,看樣子要推行,勢必還有一番周旋,我是體育記者,我不去討論政治和商業因素,單就體育迷的角度來看,我只希望能有高規格的球場,有巨蛋的確是好事,我也希望台灣能出現像日本的一樣的巨蛋球場,也能吸引更多的國際賽事,但如果真的有大巨蛋,未來的高租金,是否能讓人吃得消,這些都會是重點,實用性,是我所考量的。

有另一派專家球迷,提供先以改善台灣現有球場為主,的確也是目前比較適合的一步棋,在大巨蛋爭吵紛擾的情況下,其實還有很多球場需要去加強改善,聊聊這次的名古屋巨蛋跟大阪巨蛋吧,都是1997年建立的,快20年過去了,球場還是非常的新,這就是突顯維護的重要性。台灣的球場,有的建立時間甚至比這兩個巨蛋還短,但卻出現了不少狀況,比賽風險也增加,試問,如果一個美日職棒的頂級球員,領著百萬甚至千萬美元的年薪,如果來台灣參加比賽,因為場地因素受傷,損失的可能是一季的薪水,甚至一輩子的球員生涯,那多划不來,這樣如何吸引更高水準的球員來台比賽,或許拿台日場館來做比較,是有點太苛刻了,但我認為,重視跟保養,絕對可以讓球場煥然一新,甚至吸引更多球迷進場加油。

目前看來,Lamigo桃猿球團,的確在球場上用心了不少,投出高成本,去更新球場設備,桃園的球場,也相對乾淨,加上有不少的攤位,可供球迷看球時可以吃點東西,加強主場意象,幫球星推出周邊商品,搭配完整的啦啦隊,來帶動比賽氣氛,看準時間推出主題活動等等,或許這其中,有諸多的商業考量,但這種種的投入,讓他們敢在低迷的職棒環境,逆向操作把球票價格提高,吸引更多球迷進場,球票屢屢創下歷史新高,卻還是一票難求,這證明了,球迷不是沒錢買票,而是看球團你願意花多少心力去經營,這才是球員買單的關鍵。


有交流,就有進步,兩場敗仗,真的不打緊,重點是能學到多少,才是重點,身為體育迷,我們都希望台灣更好,在賽場上發光發熱,我相信,這才是台灣棒球進步的關鍵,球迷也絕對不會吝嗇自己的掌聲,會全力幫球員加油,用行動來支持我們的國球。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藍于洺

  • 喜歡看球,就從行動做起。小時候,住美國的姑丈常常帶回來湖人隊的錄影帶,也開啟了我的籃球生涯。學生時代,除了看球、打球之外,寫球也成了興趣之一,至今依然如此。期待著每場球所帶來的熱情與感動。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