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心裡話】16個夏天③:堅持為了戲好,劇本竟一度難產?

作者 杜政哲

2015/10/14 09:48

(作者/杜政哲

編劇最怕碰到的事有很多,其中有一項就是「意見不和」。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編劇和製作人或電視台意見不和,說實話,其實是頂常發生的事。

但,寫劇本並非談戀愛,愛的理念不和,或許可以擁抱分手祝你幸福,咱們趕緊各自尋找好歸宿。寫劇本不太能這樣,這是一份工作,面對工作,你得有相當的責任感,好啦講得更寫實一點,這是一份攸關生計的工作,所謂的生計就是money,萬一真的走到一拍兩瞪眼的局面,那請問之前寫到一半的劇本怎麼辦?歸誰?還要不要進行下去?衍生而來的問題很多、很無解。

《16個夏天》的創作初期,我也面對了這個為難的局面。

說得更準確一點好了,在《16個夏天》劇本進行到第五集的時候,曾經有一度,我是打算放棄、不繼續寫這齣戲的。

寫劇本寫了那麼多年,我很清楚關於「審美觀」這回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而這個「主觀」並沒有誰對誰錯,大家都是為了戲好,沒有人想雞蛋裡挑骨頭,耗時費力大家都累,消耗了熱情傷了和氣,誰想要這樣?這點我很確定。只不過,在前一個我很盡心盡力寫完的作品,最後卻發生了很不滿意的收尾,在那樣的心情下,當時的我堅持著一些不肯讓步的「堅持」。

我構思中的《16個夏天》第一階段青春歲月,基調上是帶點文青色彩的,可能在整體氣質上要更被強調。唐家妮和方韋德的那段校園時光,我想處理得有點類似張艾嘉導演的「心動」那部電影,但是電視台方面卻希望這齣戲前段的風格,能夠走九把刀導演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那種奔放的感覺。這兩部片對我來說,都是成功範例,但卻不同典型,我不想放棄自己的設定,又想不到解決之道,於是整個寫作停了下來。

之前提過,我想完成一個關於「再見」命題的作品,在電視劇本暫緩的這段期間,我把構想拿去做了一齣舞台劇,劇名直接命題為「再見好不好」。

「再見好不好」講的是和《16個夏天》完全不同的故事,我自編自導,很開心在闊別10年後重回劇場,四場演出票房全滿,我彷彿得到了某種宣洩。舞台劇結束後我重新打開《16個夏天》劇本,在闊別了幾近半年後,和《16個夏天》的再見,我忽然找到出路:

其實我無須擔憂戲劇基調,因為某些宿命的情節已經擺在那裡,主角們在時間裡的糾葛,已經足夠支撐主題,而此刻的「越歡樂」,對照他們後來的際遇,便會造成「越感傷」的效果──因為回不去,因為無法重來,因為遺憾。

人生很多時候都是邊走邊學,《16個夏天》讓我學到的這一課彌足珍貴。在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年的寫作期間裡,我感同身受,「再見」真好。

我沒有放棄再見,真好。

延伸閱讀:

【編劇心裡話】16個夏天①:緣起,一個關於「再見」的感觸

【編劇心裡話】16個夏天②:動筆前,就決定由「她」主演

【編劇心裡話】16個夏天④:一齣戲的成功,是誰的責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杜政哲

  • 腦子分成兩塊,一半致力於寫電視劇本,另一半留在劇場裡。非常相信商業體制,卻也享受在小劇場實現浪漫。2003年暫別劇場,2013年重返劇場。曾三度入圍電視金鐘獎最佳編劇。拉鋸與分裂是性格中的養分,戀愛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經常單身。目前單身。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