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承擔家中一切的長女 要結婚了卻遭弟弟、媽媽譴責...

作者 晨恩

2018/04/26 16:24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身旁有許多朋友成長於單親的家庭,一直以來可能都由其他親人撫養長大,但身為家中的長子或長女,在宿命上總會無意間取代了原本雙親的角色。

 

可是,在後來的生活卻在家庭關係中,開始會感覺到有一種模糊的感覺,開始發現『自我』變得越來越模糊,生命中似乎將自己貢獻於原生家庭的照顧上,承擔起照顧弟妹的經濟責任。

 

在我們的家庭文化中,家中的老大經常會被賦予很多的責任與期待,有時候甚至是一個犧牲自我的角色。

 

身邊一位朋友來自於單親家庭,從小就分擔母親的經濟與照顧壓力,協力去教養與照顧著自己的弟弟,有時候因為媽媽與男友外出消失於姊弟的生活中,朋友就必須獨自承擔起教養與照顧的責任。

 

朋友長大後心中一直渴望能透過婚姻,讓自己在這種壓力與沒有自我的生活中獲得解脫,但朋友的媽媽與弟弟卻對她的選擇給予譴責。

 

作為弟弟的非但沒有感謝姐姐多年的付出與照顧,幫忙姊姊說話讓媽媽支持,反而覺得姐姐是背叛了自己與媽媽,覺得是我的朋友拋棄了他們,弟弟站在與母親同樣的立場一同責備、咒罵著我朋友的婚姻幸福。

 

當我們在生活中展現過多的虛假做作,而沒有流露出一絲的真誠時,所產生的行為將會變成只是在掩飾或滿足內在需求的表演。當我們配合著社會需求而演出的角色時,會因為忘了自己的需要而失去了一個真實的靈魂。

 

在人生中,竭盡努力去做角色的形象管理,雖然可以將被期望的角色展演出來,而獲得社會的讚賞與吹捧,但卻悄悄地將令人不悅的部分偷偷隱藏而折磨著自己。

 

因為,在我們的內心有一個時時刻刻監視自己的『我』,會記錄著自己一路走來所受到的委屈,當長期感受到自己總是扮演著犧牲的角色時,這個監視自己的『我』將會用一些方式來補償自己,漸漸地可能引導我們走入了一種迷失與憎恨的受害者心態。

 

當自己身上原始的顏色不斷被掩蓋退去後,我們因為環境的需要,被迫在我們身上染上了多少令人厭煩、不自在的顏色?可能到最後都不認得自己了。

 

一直以來,我認為心理學不是在製造完美的生活,而是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的適應』。

 

也許當我們不斷背負著家庭使命時,需要認真思考是否該放下這無止盡被認同的渴望,停止這病態『社會價值』的認知綁架,才能遠離被情緒勒索的深淵。

 

有時候,試著給自己一個健康的生活劇本,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照顧自己、家人也同樣有能力照顧他們自己』,放下潛意識中對家庭無止盡的責任,試著去好好想想自己要什麼,如何給自己一個人生未來。

 

有時候多一點心思在『照顧自己的慾望與需求』,給偶而自己一些『自私』的心理反而會比較健康。

 

當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生命中原本的角色與定位,不再去依賴別人的認同而相信自己時,我們才會鼓起自己的勇氣,拒絕別人對我們的情緒勒索。

 

看著魚缸裡的魚正在悠遊自在地游來游去,心中不禁問自己「人生究竟是什麼?」我想每一個人的答案可能都會不一樣,當然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對家人的責任,但也包含了對自己的愛。

 

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選擇,是否是在過度的自我壓抑或被社會賦予的責任下,去選擇了病態性的犧牲奉獻,這樣可能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在我們的生命中,可能無法去選擇一個完整或健康的成長環境,但我們可以為自己選擇希望的未來人生角色,除非自己甘願放棄所擁有的權利。讓我們放下心中莫名的責任或犧牲,給自己一個好好疼惜的心,找回原本屬於自己的生活價值吧!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晨恩

  • 「一個喜歡心理學與輕鬆生活的作家,希望透過心理與生活的結合,能讓每一位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因為閱讀與休息片刻後,擁有滿滿正向與溫暖的生活動力。」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