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一定要嘗試一次──獨自旅行

作者 時報出版

2018/03/09 12:45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PEXELS

最初會開始一個人旅行,就因為沒人肯陪我,很消極的理由。25歲那年,我非常想去旅行,想得不得了。為期一個月。一開始就很清楚,會是一趟克難旅行。

 

一個月裡,可以跟我一起住每晚不到千圓的廉價旅館,搭長途巴士四處走的朋友,完全沒有。從泰國到馬來西亞,再回到泰國。這就是我初次的隻身旅行。

 

雖然旅程中也曾擺烏龍,或是被坑錢(金額倒是不大),但相較之下,有趣、大開眼界的事情,還有受到陌生人幫助等美好回憶來得更多。後來我會陸陸續續一再一個人旅行,也是因為這趟旅程留下好印象。

 

如果是個擅長安排行程的人,可以很快查到交通方式,或是對目的地很有方向感,就會一路順利。但不是的話,就會做很多白工。

 

像我,看不懂時刻表,就算看懂了也會弄錯時間,沒膽識又是路癡,每次都有做不完的白工搞得自己苦哈哈。走到哪裡都提心吊膽,吃飯時好無聊。

 

換在國內因為語言能通,會輕鬆不少,但我還是一再迷路。沒有駕照,所以每次為了移動傷透腦筋,總之大多事倍功半。

 

即使如此,我仍然一個人旅行,因為有些事情只有一個人旅行才能體會。

 

一個人旅行時,尤其像我這種對旅行很不在行的人,真的會受到很多人的幫助。

 

或許是我一臉不安,顯得手足無措吧,經常有人主動開口問我,「你怎麼啦?」「你迷路了嗎?」我問路的時候,對方也會非常仔細說明。

 

 

雖然也會有些不懷好意的人接近,但或許是一個人在外,察覺危險的本能會比平常更敏銳,多半都能事先警覺。此外,有時也能跟其他遊客變得熟稔。

 

國內旅行的話,趣味就在於各地的人個性明顯不同。有的人乍看不怎麼友善,但大多數交談幾句後就發現其實非常親切,個性開朗。有時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人會主動交談。

 

每個縣市真的各有特性,也就是所謂的「縣民性」。而且,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遇到什麼令人覺得不適合旅行的險惡狀況。

 

基本上,我相信人性本善。每次我問路,幾乎所有人想都不想,就為我指出正確的方向。雖然好像沒什麼,但這不會是惡意,而是百分之百的善意。我之所以能深信如此,就是一個人的旅程中受過太多人的幫助。

 

另外,還有一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理由,讓我繼續一個人旅行。就是我這個人的個性優柔寡斷,要是有其他人同行,就會受對方影響。假設一起吃飯,在我心裡想著「不怎麼好吃」時,對方率先說出「這個好好吃!」我就相信了。

 

又或者去看了古蹟覺得好美,但旅伴說「哇!這什麼鬼!」我就開始懷疑自己,這真的很美嗎?對旅行中的所有感覺都會逐漸被別人牽著走。

 

這麼一來,當旅程結束,經過一段時間,回想起當時的種種,會連食物的滋味、城市的地圖、街道的名稱,令人感動的事物,都想不起來。

 

一個人旅行的話,只會有自己的感覺。無論美醜、好不好吃,只能相信自己。

 

這麼一來,會發現很多連自己也不知道的事,經常也能發掘新的自我。

 

此外,對於旅行印象也會更精準而深刻。對我來說,這超越了一個人旅行的徒勞、麻煩、膽怯等等所有的缺點,太重要了。

 

>>本文出自《踏上旅程吧,收集從天而降的點點微光》一書

更新時間:2018/03/09 12:4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時報出版

  • 1975年1月創立,陪伴大大小小的讀者走過生命各個歷程。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將「時報出版」打造成華文出版界的領導品牌。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