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水果價崩 張善政:請政府用照顧吳音寧的心來照顧農民

編輯 陳頡 報導

2018/07/14 23:49
圖/TVBS資料畫面

國內香蕉、鳳梨和火龍果價格相繼崩盤,產銷嚴重失衡。對此,前行政院長張善政表示,這是一連串短期和長期誤失的連鎖反應,水果盛產必然造成價跌,但台灣的胃納量畢竟有限,農委會不可以此為藉口,且高層官員的專業與經驗明顯不足,更糟糕的是缺乏同理心,因此他希望「政府用照顧吳音寧的心來照顧農民」。

張善政在臉書指出,相關情形剛發生時,農委會主委神隱也就罷了,後來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說「農委會願意承擔,但也不希望被故意操作」,一席話相當不合理,因為農委會在責任上「必須」承擔,不是施給農民恩惠而「願意」承擔,加上行政院出來呼籲國人吃水煮香蕉,凸顯政府不僅沒有抓住重點,反而在製造笑話。

 


他認為,農委會主委與副主委除了1位基層幹起的農業(獸醫病毒)專業外,不客氣地說,其餘都是政治酬庸,專業與經驗明顯不足,更糟糕的是缺乏同理心,才會說出讓農民不悅的話,例如「種東西要聰明種」、「不理解抗議什麼,是抗議太高價了嗎?」等語。

張善政說,這陣子的水果價格崩盤,是一連串短期、長期誤失的連鎖反應,從官員欠缺專業與經驗開始,到逐漸鬆散的行政調查作業、對新科技應用缺乏想像創意,以及缺乏掌握應急銷售的管道、心有餘力不足的失焦農產外銷,都激起他太多的感觸,因此他要呼籲「請政府用照顧吳音寧的心來照顧農民」。

張善政臉書全文:
 


『請政府用照顧吳音寧的心來照顧農民 — 寫在水果價崩盤風波之後』

我這幾年因為每週末必下花蓮照顧我農地上的作物緣故,結識了一些農民朋友與農業專家,不時會跟他們請益。對於最近從香蕉、鳳梨到火龍果的價格崩盤,我除了對受災農民感同身受萬分同情外,對於政府處理這次水果崩盤的過程,忍不住要說幾句話。

首先要說政府高層對此事的心態。此事開始時,農委會主委神隱也就罷了,但是後來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出來說「農委會願意承擔,但也不希望被故意操作」。唉,拜託啊!陳秘書長,農委會在責任上「必須」承擔,不是農委會施給農民恩惠而「願意」承擔,好嗎?再加上稍早行政院出來呼籲大家水煮香蕉吃,也凸顯政府沒有抓住大家關注的重點,反而製造一個大家調侃政府的笑話。我想大家真正在意的,是政府有沒有去檢討問題根源、提出對策,讓來年這種事情儘量不要再發生。

趁現在爭議熱潮已過,但大家記憶猶新時,我們設法心平氣和的來討論此事。整體看看農業體系產銷失衡的問題,首先當然大家目光會放在農委會的高層長官身上。我們農委會的主委與副主委除了一位基層幹起的農業(獸醫病毒)專業外,不客氣的說,其餘都是政治酬庸,專業與經驗明顯不足。更糟糕的是缺乏同理心,以致說出讓農民不悅的話(「種東西要聰明種」、「不理解抗議什麼,是抗議太高價了嗎?」、…)。

除了首長們欠缺專業能力外,其次是政府正在喪失對全國作物生產面積的掌握度。農委會多年來手頭上一直都有作物面積資料,但經年累月下來,資料都已逐漸不符現狀,成為不確實的舊資料。原本政府每年都應做作物生產面積調查和更新,但現在都是形式化的做做樣子,地方政府也不積極去做現況調查,以致於拿出來的交差的數字和現況差異很大。試問,當農委會無法掌握全國各作物不同時期的生產概況時,如何去精確準概估產量,又如何能有系統地規劃行銷工作。所以多年來農委會就像賭徒一樣,與老天對賭。

當然,作物成長隨著季節隨時都在變動,如果透過過去的通報體系要在不同節氣都精確掌握作物面積,的確要花費不少功夫,誠為不易。但是新科技不斷出現,人工智慧又是政府推動政策的重點,假使運用空拍機定期拍攝農地,再發展辨識的技術設法自動識別農作物的種類與成熟度,其實這個瓶頸是有機會解決的。我由去年起在一些人工智慧的相關演講中介紹了一位我花蓮青農朋友利用空拍機拍攝西瓜田、再用軟體計算西瓜數量的成功故事,引起不少迴響,後來去花蓮採訪這位青農的媒體絡繹於途,至今幾乎已成為顯學,不知農委會看到了嗎?

最後是銷售的問題。從經驗得知,何種作物在何時會拉警報都是有規律的,除非天候所致,否則都是可以事先防範且預作準備的。只要隨時留意,並適時啓動應變機制,那麼即便無法完全解決問題,也不致於成為大代誌。農委會身為全國最高農政主管,手中利器很多,各地果菜市場都聽候差遣,隨時可介入調配,並預為掌握。否則至少也可啓動全國80多家農會超市及數個民間大型超市做支援,成為應急的銷售平台。但遺憾的是,現在的農委會好像根本沒想到,也不想那麼麻煩每日去做資料的彙整和調撥,顯然已自棄立場和職責。當然這邊又有許多大數據新技術即時分析與發揮的空間,我真的很期待農委會能夠趁此時機痛定思痛,為農業注入一些新科技觀念,誠實面對陳年的老問題。
 


農產品盛產造成價跌是必然的,因台灣的胃納量畢竟有限,但農委會也不可以此為藉口,而不循求改善之道。若要論,還是得雙管其下,既要做好內銷,也要掌握國外市場潛能,積極辦理外銷。近年成立的台農發公司不是就要替台灣農產品找國際出路嗎?怎麼在這節骨眼上完全不見了呢?還有我們南向政策呢?東南亞國家氣候溫暖、土地大、天災少,我們農產品以其作為外銷市場是否正確?我們的市場切入策略又是如何?有可能透過善用農委會派駐國外人員,蒐集當地農產情資與分析市場潛能,裡應外合達到最便捷的農產外銷嗎?

這陣子的水果價格崩盤,是一連串短期、長期誤失的連鎖反應。從官員欠缺專業與經驗開始,到逐漸鬆散的行政調查作業、對新科技應用缺乏想像創意,以及缺乏掌握應急銷售的管道、心有餘力不足的失焦農產外銷,都激起我太多的感觸。農民是我們國家很辛苦而純樸的一群人,希望政府能拿出照顧吳音寧的心,給他們適時而適切的照顧!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18/07/14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