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新聞
2017年台灣上市櫃IPO金額與家數都創4年新低。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活絡與否,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經濟力量的強弱。IPO變少是台灣資本市場重要的警訊。就在此際,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宣稱要積極幫台灣企業在中國上市,中國、香港資本市場正在誘惑著台灣企業。
在中國吸磁效應下,未上市公司轉向中國資本市場,接下來甚至台灣上市櫃公司將產生下市西進的念頭,這將重傷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IPO變少當然不只是中國因素造成,台股許多IPO公司股價,掛牌1年後跌破承銷價者竟然高達4成,IPO定價虛胖,投資人已失去信心。而被視為台灣產業轉型解藥之一的生技業,在基亞與浩鼎相繼解盲失敗,讓生技股籌資進入「冬眠期」。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注意到這個危機,喊出「IPO 100家」的目標,證期局官員認為可以達成,但真的能達標嗎?當紅色魅影吸走了台灣資金,台灣經濟水源枯竭,台灣會是一幅什麼樣況景?台灣,還有力量自保嗎?
台灣西部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通常是空汙最嚴重的季節,因為中國霧霾常常伴隨著東北季風南下,與台灣本地工廠、汽機車等所排放出的汙染源結合後,讓西部民眾籠罩在PM2.5的陰影之下。最近幾年,西半部的空汙觀測站,每逢冬天不時傳出「紫爆」或「紅害」的訊息。
17年台股亮眼,IPO卻萎縮
說巧不巧,台灣資本市場一方面受先前浩鼎解盲失敗所引發的首次公開發行(IPO)衝擊等負面影響,同時籠罩在中國的五星紅旗與香港紫荊花旗的陰影下,台股IPO,如今處境也如空氣品質一樣堪憂。根據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17年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IPO數量雖創新高,但台灣卻是「伊人獨憔悴」,去年台灣上市櫃IPO數量及籌資額,均寫下近四年新低。
根據台灣證交所的資料顯示,17年台股延續16年的上漲行情,指數持續攀高,17年漲幅達15%。不單如此,指數從去年5月23日收盤站上萬點之後,截至18年元月23日為止,已寫下連續172個交易日都在萬點之上的「史上最長萬點紀錄」。至於成交金額,受惠於當沖降稅等有利因素刺激,17年資金動能回流,市況走出低迷,17年股票成交值更較16年大增35.3%。 17年的台股明明呈現價量齊揚的狀況,一片欣欣向榮,但IPO市場卻反常的萎縮,不禁令人感到納悶?
如同台灣的PM2.5問題很難只歸咎於單一因素一樣,影響17年台股IPO表現不佳的因素也頗複雜,包括新台幣升值也是影響企業IPO意願的原因之一。話雖如此,包括福邦創投董事長黃顯華、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營運長施景彬與台灣金控獨立董事陳錦稷等財經、投資專家在內,均不約而同地指出,「中國因素」絕對是影響台灣IPO市場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12期〉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18/01/24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