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資為避稅? 財政部:正派經營企業不會

2017/03/17 16:00
圖/TVBS

近年上市櫃公司「減資」成風,外界認為與規避課稅有關。財政部表示,企業減資不盡然是租稅考量,且減資不利企業未來投資,「相信正派經營的企業不會單純為避稅做減資」。

為健全國家財政,財政部推動「財政健全方案」,自2015年起股東領取的股利,其股利可扣抵稅額僅能減半扣抵; 此外富人稅上路後,所得稅率最高級距從40%調升到45%, 對股市大戶來說,稅負加重許多,因此引發棄權棄息潮。

 


此外,據傳許多上市櫃公司為因應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上路,改用「現金減資」的方式,將錢退還給股東,如此一來股東就不必繳稅。根據金管會統計,2015年企業減資達40件, 其中有23件、約57%是採現金減資,去年也有5成。

對此現象,朝野立委皆相當關注,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表示,上市櫃公司發放股利給股東,但其實是股東自己的錢,「沒有得到利益,卻還要課稅,所以許多投資人憤憤不平」。企業為規避課稅,也透過現金減資,將減掉的資本還給股東,如此就沒有課稅問題。

財政部表示,上市櫃公司除權息雖導致股價下滑,股東賺股利賠價差,但這是在股票無法填權息的前提下,「如果是好公司,很快就填權息了」。而且會有這種情況,也與證所稅停徵、導致無法盈虧互抵有關。
 


針對上市櫃公司減資成風,財政部指出,企業減資是公司總體經營方針,不會只基於租稅考量,且減資對企業未來發展有不利影響,「如果說企業是為了避稅而減資,有點倒果為因」,相信正派經營的企業不會單純為了避稅減資。

財政部表示,針對股利所得爭議,目前已經委請中華財政學會研究,研擬可行方案,預計 5月就會提出股利所得稅改草案。(中央社)

更新時間:2017/03/17 16: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