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圖/TVBS)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中國疫情解封後,近來海外訪客絡繹不絕,其中又以4個「姓馬」的人最受矚目,即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法國總統馬克洪、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以及特斯拉老闆馬斯克。由於四人的姓名都有個馬字(馬克洪和馬斯克為譯音),被形容為「四馬訪中」,頓時成為話題。
 
有香港媒體評論說,「四馬」相繼登場並非偶然,恰好代表中國當前4個重要政策方向,分別是提振民企信心、緩和國際關係、加強兩岸促統、吸引外來投資。成語中關於馬的很多,如「萬馬奔騰」、「人馬雜沓」,還有「萬馬齊瘖」都是,「四馬訪中」究竟屬於何者,顯然各有所圖之外,也是虛虛實實。
習當局對馬雲「前倨後恭」,不可能無緣無故,主要就是中國解封後,經濟不見起色,外貿持續疲軟,內需始終不振,歸根究柢是失業率太高,人民不敢消費。因此要改善經濟,首先需要增加就業率,而民企向來是提供就業的火車頭,卻在過去幾年驟雨式的整改下,企業家跑的跑、走資的走資,此時就需要馬雲這樣的指標人物回來提振信心。
 
當然,馬雲回國不可能毫無代價,除了螞蟻金服已被剝離於集團之外,他還必須有其他輸誠動作。所以在他返國的隔天,阿里集團便宣布史上最大重組方案,把旗下業務分割為6家獨立公司,各設董事會,準備日後各自上市融資。但其實分拆後的六個集團,除了淘寶天貓之外,大部分是處於虧損狀態,可見分拆並不是為了商業目的,而是政治原因,藉此要讓當局放心,不會威脅政權的穩定。至於民企是否因此恢復投資信心,也只能以觀後效了。
單從法國的角度,馬克洪此行其實成果甚豐,不但幫空巴爭取到160架的訂單,還和中方簽署了近40項政府間協議和商務合同,其中,共36家兩國企業簽署了製造業、綠色、新能源、創新等領域18項合作協議。
然而,馬克洪結束訪中行後,卻因高唱歐洲「戰略自主」論調,告誡歐洲不要因台灣議題而捲入「美國設定的議題與中國過度反應」造成的危機,而讓自己陷入被圍剿的窘境。Twitter出現一個新詞macroning,意指「刻意增加對中國依賴,同時以天真和提高歐盟戰略自主的需求向歐洲夥伴說教」。
這不是馬克洪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他的「天真」。去年二月間,他跑到莫斯科拜會普欽,宣稱要調解俄烏戰爭,結果無功而返,之後又持續與普欽保持密集熱線,但普欽對他的任何提議,幾乎都陽奉陰違,把馬克洪耍得團團轉。
這次也一樣,西方媒體評論說,馬克洪把台海問題說成是美國刺激造成的,誤以為不引起中國過度反應就能讓歐洲置身台海衝突之外。他落入北京的說詞陷阱,像是給了習近平「免費通行證」,不但太過天真,而且是「危險的天真」。
由全球五大洲各國國會及歐洲議會成員共同倡議成立的跨國平台「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特別發表聲明,表示對馬克洪的言論感到震驚失望,強調:「總統先生,你不代表歐洲!」反中挺台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質疑,如果馬克洪代表全歐洲,在台灣問題上不想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那麼或許美國也不應該選邊,應該說「我們將專注在台灣和中國的威脅,你們自己去處理烏克蘭就好!」
 
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是,馬克洪這番不依賴美國的「戰略自主」論調,會不會成為歐洲的主流意見。專家認為,至少在可見的未來幾年,這僅屬馬克洪的「一家之言」,原因是歐盟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採用「一票否決」制,如果不是全體會員國一致同意,就不可能在政策上有所改變。例如對台灣友好的立陶宛,就不會同意。
何況歐洲十分依賴北約所提供的軍事保護傘,俄烏之戰更加將歐美牢牢綑綁起來。加上法國政局朝極右和極左兩側傾斜,中間派的馬克洪愈來愈勢孤力弱,「戰略自主」要在國內達成共識難度極高,遑論成為帶領歐洲擺脫美國羈絆的龍頭。
這點連大陸學者都看得很清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就說,馬克洪的說法是否代表法國日後對台的長久立場,馬克洪是否真的向北京妥協讓步,抑或僅意圖取悅北京,目前言之過早;哪天他突然改口食言,也別感意外。
觀察中國官媒的報導,除了大幅渲染馬此行符合北京政治正確的一些表述,如「兩岸一家親」、「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等之外,其他凡是觸及中華民國、民國、台灣總統等,全都被刪除。明顯可以看出,中共對馬的寬容只是一個特例。除了馬的「中國心、民族情」,得到中共讚賞之外,主要是北京想藉此傳遞和平訊號,以降低台灣人的戒心,所以才願意容忍馬「大放厥詞」說出中華民國。
 
就像過去在馬執政時期,北京當局基於統戰需要,對台方自稱九二共識為一中各表,並不予公開反駁,但骨子裡當然是反對的。借用美國律師周天瑋的話,這叫做「鳥籠統戰」,意思是中共針對中華民國和九二共識給予任何模糊空間,都在鳥籠之中。等到兩岸交流融合到一個程度,台灣社會逐漸不設防,就進入中共設定的統一框架之中,隨時可以變身翻臉。
遠的不說,2018年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勝,北京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習近平於是就在2019年1月2日,藉著《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的場合,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等五點主張,將九二共識限縮為兩岸共同追求統一,引起台灣社會譁然。加上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衝擊,證明一國兩制已經死亡,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在台灣當然就奄奄一息了。
但是「馬英九們」卻故意忽略這段歷史,以為凡走過的可以不留痕跡。他們看到國台辦後來對「九二共識」重新定義,稱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表示對岸已經接受一中各表,所以「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
殊不知這只是中共為達統戰目的的權宜之計。準確地講是因為自2019年以來,台灣社會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反感,又從香港一國兩制的死亡,認識到中共野蠻欺騙的本質,加上俄烏戰爭後國際對台灣的高度關注,這才迫使中共改變策略,想藉此再度迷惑人心。
換言之,是因台灣人民的覺醒與奮鬥,在2020年大選遏止了紅潮蔓延,這才迫使中共表面上的改弦更張。但中共否定中華民國、不接受一中各表的立場完全沒變,只需看看中共二十大通過的所謂「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就不難知道了。
中共一向擅長統戰手法,講究以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當然也會因時因勢調整策略。所以國台辦對九二共識的說法,隨時可以變調,習五點當然也隨時可以再回來。「馬先生」從事兩岸政策幾十年,卻看不透中共的本質,犯下和馬克洪相同的「危險的天真」。
不過共和黨籍的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表示,特斯拉在上海建立電池工廠,將進一步加強了其中國市場的聯繫,他質疑馬斯克如何可以在美國對特斯拉的支持以及其於中國的運營之間取得平衡。加拉格爾表示,他希望與特斯拉以及其他在華擁有業務的公司繼續接觸,有必要時不排除會發傳票要求企業高管出席聽證會。
日前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率團來台訪問,傳出此行重點之一是討論引進「星鏈」來台灣的可能性,但是並沒有說明是否與 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或星鏈團隊討論過引進台灣一事。此事聽聽就好,馬斯克以星鏈支援烏克蘭,是因為特斯拉在俄羅斯沒有設廠,市場也不大,但特斯拉上海廠不但產能最大,中國也是特斯拉除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馬斯克又正擴大在中國的投資,用膝蓋想也知道,他怎麼可能支援台灣星鏈呢?
中國疫情解封後,近來海外訪客絡繹不絕,其中又以4個「姓馬」的人最受矚目,即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法國總統馬克洪、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以及特斯拉老闆馬斯克。由於四人的姓名都有個馬字(馬克洪和馬斯克為譯音),被形容為「四馬訪中」,頓時成為話題。
有香港媒體評論說,「四馬」相繼登場並非偶然,恰好代表中國當前4個重要政策方向,分別是提振民企信心、緩和國際關係、加強兩岸促統、吸引外來投資。成語中關於馬的很多,如「萬馬奔騰」、「人馬雜沓」,還有「萬馬齊瘖」都是,「四馬訪中」究竟屬於何者,顯然各有所圖之外,也是虛虛實實。
馬雲回國有任務也有代價
先講馬雲,這位中國科企代表性人物,自2020年10月在上海一場演講觸逆當道後,就移居海外銷聲匿跡,準備上市的螞蟻金服也被叫停。3月27日他現身杭州,引起中外轟動,各方認為馬雲返國,傳達出政府要重振民營企業家信心的積極訊號,阿里股價也應聲上漲。習當局對馬雲「前倨後恭」,不可能無緣無故,主要就是中國解封後,經濟不見起色,外貿持續疲軟,內需始終不振,歸根究柢是失業率太高,人民不敢消費。因此要改善經濟,首先需要增加就業率,而民企向來是提供就業的火車頭,卻在過去幾年驟雨式的整改下,企業家跑的跑、走資的走資,此時就需要馬雲這樣的指標人物回來提振信心。
當然,馬雲回國不可能毫無代價,除了螞蟻金服已被剝離於集團之外,他還必須有其他輸誠動作。所以在他返國的隔天,阿里集團便宣布史上最大重組方案,把旗下業務分割為6家獨立公司,各設董事會,準備日後各自上市融資。但其實分拆後的六個集團,除了淘寶天貓之外,大部分是處於虧損狀態,可見分拆並不是為了商業目的,而是政治原因,藉此要讓當局放心,不會威脅政權的穩定。至於民企是否因此恢復投資信心,也只能以觀後效了。
馬克洪遠美親中論調挨批
第二「馬」是法國總統馬克洪,4月5日至7日他赴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馬克洪出發前,就被拿來和去年訪中的德國總理蕭茲相提並論,蕭茲訪中前核准中國國營企業入股漢堡港口碼頭設施,並帶了大批商界老闆隨行,馬克洪這次則有對中強硬的歐盟執行主席范德賴恩同行。結果評價兩極,蕭茲「行前看來很悲慘,但後來還算不錯」,馬克洪則是「行前看來很不錯,但後來變成災難」。單從法國的角度,馬克洪此行其實成果甚豐,不但幫空巴爭取到160架的訂單,還和中方簽署了近40項政府間協議和商務合同,其中,共36家兩國企業簽署了製造業、綠色、新能源、創新等領域18項合作協議。
然而,馬克洪結束訪中行後,卻因高唱歐洲「戰略自主」論調,告誡歐洲不要因台灣議題而捲入「美國設定的議題與中國過度反應」造成的危機,而讓自己陷入被圍剿的窘境。Twitter出現一個新詞macroning,意指「刻意增加對中國依賴,同時以天真和提高歐盟戰略自主的需求向歐洲夥伴說教」。
這不是馬克洪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他的「天真」。去年二月間,他跑到莫斯科拜會普欽,宣稱要調解俄烏戰爭,結果無功而返,之後又持續與普欽保持密集熱線,但普欽對他的任何提議,幾乎都陽奉陰違,把馬克洪耍得團團轉。
這次也一樣,西方媒體評論說,馬克洪把台海問題說成是美國刺激造成的,誤以為不引起中國過度反應就能讓歐洲置身台海衝突之外。他落入北京的說詞陷阱,像是給了習近平「免費通行證」,不但太過天真,而且是「危險的天真」。
由全球五大洲各國國會及歐洲議會成員共同倡議成立的跨國平台「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特別發表聲明,表示對馬克洪的言論感到震驚失望,強調:「總統先生,你不代表歐洲!」反中挺台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質疑,如果馬克洪代表全歐洲,在台灣問題上不想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那麼或許美國也不應該選邊,應該說「我們將專注在台灣和中國的威脅,你們自己去處理烏克蘭就好!」
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是,馬克洪這番不依賴美國的「戰略自主」論調,會不會成為歐洲的主流意見。專家認為,至少在可見的未來幾年,這僅屬馬克洪的「一家之言」,原因是歐盟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採用「一票否決」制,如果不是全體會員國一致同意,就不可能在政策上有所改變。例如對台灣友好的立陶宛,就不會同意。
何況歐洲十分依賴北約所提供的軍事保護傘,俄烏之戰更加將歐美牢牢綑綁起來。加上法國政局朝極右和極左兩側傾斜,中間派的馬克洪愈來愈勢孤力弱,「戰略自主」要在國內達成共識難度極高,遑論成為帶領歐洲擺脫美國羈絆的龍頭。
這點連大陸學者都看得很清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就說,馬克洪的說法是否代表法國日後對台的長久立場,馬克洪是否真的向北京妥協讓步,抑或僅意圖取悅北京,目前言之過早;哪天他突然改口食言,也別感意外。
馬英九自陷中共「鳥籠統戰」
第三「馬」是馬英九,3月27日至4月7日他訪問大陸「祭祖交流」,是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第一次有台灣前總統「登陸」。馬英九此行在幾個場合說出中華民國、三民主義等「敏感詞」,讓他自嗨說「九二共識又復活了」。但這是否代表中共已經接受以「一中各表」作為九二共識意涵,卻是個大疑問。觀察中國官媒的報導,除了大幅渲染馬此行符合北京政治正確的一些表述,如「兩岸一家親」、「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等之外,其他凡是觸及中華民國、民國、台灣總統等,全都被刪除。明顯可以看出,中共對馬的寬容只是一個特例。除了馬的「中國心、民族情」,得到中共讚賞之外,主要是北京想藉此傳遞和平訊號,以降低台灣人的戒心,所以才願意容忍馬「大放厥詞」說出中華民國。
就像過去在馬執政時期,北京當局基於統戰需要,對台方自稱九二共識為一中各表,並不予公開反駁,但骨子裡當然是反對的。借用美國律師周天瑋的話,這叫做「鳥籠統戰」,意思是中共針對中華民國和九二共識給予任何模糊空間,都在鳥籠之中。等到兩岸交流融合到一個程度,台灣社會逐漸不設防,就進入中共設定的統一框架之中,隨時可以變身翻臉。
遠的不說,2018年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勝,北京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習近平於是就在2019年1月2日,藉著《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的場合,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等五點主張,將九二共識限縮為兩岸共同追求統一,引起台灣社會譁然。加上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衝擊,證明一國兩制已經死亡,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在台灣當然就奄奄一息了。
但是「馬英九們」卻故意忽略這段歷史,以為凡走過的可以不留痕跡。他們看到國台辦後來對「九二共識」重新定義,稱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表示對岸已經接受一中各表,所以「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
殊不知這只是中共為達統戰目的的權宜之計。準確地講是因為自2019年以來,台灣社會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反感,又從香港一國兩制的死亡,認識到中共野蠻欺騙的本質,加上俄烏戰爭後國際對台灣的高度關注,這才迫使中共改變策略,想藉此再度迷惑人心。
換言之,是因台灣人民的覺醒與奮鬥,在2020年大選遏止了紅潮蔓延,這才迫使中共表面上的改弦更張。但中共否定中華民國、不接受一中各表的立場完全沒變,只需看看中共二十大通過的所謂「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就不難知道了。
中共一向擅長統戰手法,講究以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當然也會因時因勢調整策略。所以國台辦對九二共識的說法,隨時可以變調,習五點當然也隨時可以再回來。「馬先生」從事兩岸政策幾十年,卻看不透中共的本質,犯下和馬克洪相同的「危險的天真」。
馬斯克到上海反脫鉤 星鏈助台說說罷了
最後一「馬」是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本周開始訪問中國,據外電報導他有可能與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特斯拉剛於4月9日跟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簽約,將在當地興建儲能超級工廠(Megafactory),初期規模年產能40GWh,相當於1萬台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並列為全球最大型同類廠房,既可為特斯拉業績帶來有力支撐,還能為中國創造可觀外滙收益。正當美中「脫鈎論」甚囂塵上之際,特斯拉此刻加大投資中國,具有一定象徵意義。不過共和黨籍的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表示,特斯拉在上海建立電池工廠,將進一步加強了其中國市場的聯繫,他質疑馬斯克如何可以在美國對特斯拉的支持以及其於中國的運營之間取得平衡。加拉格爾表示,他希望與特斯拉以及其他在華擁有業務的公司繼續接觸,有必要時不排除會發傳票要求企業高管出席聽證會。
日前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率團來台訪問,傳出此行重點之一是討論引進「星鏈」來台灣的可能性,但是並沒有說明是否與 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或星鏈團隊討論過引進台灣一事。此事聽聽就好,馬斯克以星鏈支援烏克蘭,是因為特斯拉在俄羅斯沒有設廠,市場也不大,但特斯拉上海廠不但產能最大,中國也是特斯拉除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馬斯克又正擴大在中國的投資,用膝蓋想也知道,他怎麼可能支援台灣星鏈呢?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04/13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