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圖/TVBS)
無黨籍立委傅崐萁日前質疑,大量向美軍購已造成國防預算排擠效應;國防部回應,向來秉持「國內有能力研發或產製,不向外採購」原則,以111年度軍事投資為例,國內採購約新台幣636億元(占67%)、對外280億元(占30%),不排擠國防自主。
無黨籍立委傅崐萁日前透過書面質詢表示,台海情勢緊張、美台關係提升,美國頻售台灣軍事配備,但今年軍購案大幅增加,且需在未來數年編列預算支應,國防負擔將日益沉重。
他指出,根據中央政府總預算,國防支出編列新台幣3668億元,占比16.3%,雖低於社會福利及教科文支出,但採購戰機另編列特別預算290億元,再納基金預算576億元,廣義國防支出達4534億,占GDP比、歲出比及單項成長率都是最高,已嚴重排擠經濟發展及教科文支出,勢必得縮減經濟、民生、教育支出。
傅崐萁說,近期大量美國對台軍售的排擠效應,造成中科院許多研發案被迫縮減規模甚至暫時擱置,對國防自主勢必造成極大傷害,建請行政院應建構質精力強的國防屏障,研議如何運用有限國防資源獲取戰力倍乘效果,而非頻購買巨額軍購,排擠國防自主能力。
國防部表示,國軍各項武器裝備籌獲,是依敵情威脅與作戰需求,考量最佳成本效益與促進經濟發展等面向,評估最佳獲得方式。
國防部指出,另依「國防法」第22條規定,秉持「國內有能力研發或產製,不向外採購;技術能量不足部分,自力研發提升技術水準」原則,持續推動國防自主,落實先進武器裝備自研自製,支援建軍備戰,若無法自製的武器,或研製期程過長的項目,才以軍購方式獲得,有效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國防部也說明,以民國111年度軍事投資為例,國內採購占636億(占67%),對外採購僅280億(占30%),土地活化33億(占3%),因此對外軍購並無大幅增加與排擠國防自主等情事。(中央社)
◤2024年末運勢解析◢
更新時間:2021/10/11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