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電動機車產業是改善空氣品質的重要幫手

作者 蔡明芳

2019/11/26 12:00
政府對購買電動機車的消費者補貼,提高使用誘因,作法值得肯定

近年來,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的增加,導致空氣品質惡化,使得民眾對於政府改善空污的政策也日益重視。環保署在2018年1月2日「空氣污染防制大作戰」的報告中指出,台灣細懸浮微粒年平均濃度,來自境內與境外污染源比率分別約六成與四成。由於境外污染源的降低,須完全倚賴污染來源國對環境的重視程度。因此,本國政府幾乎沒有降低境外懸浮微粒的政策空間。
 
相較於境外污染源,本國政府對境內污染源則可以有較多政策著力。境內污染源可以區分為固定與移動污染源,固定污染源包含發電、石化、鋼鐵與水泥等產業,移動污染源則是包含貨車、汽車與機車等交通運輸工具。固定污染源的管制又較移動污染源容易,固定污染源中又以對國營企業的管制較容易。即使固定污染源較容易管制,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移動污染源對於空氣的負向影響也不會較固定污染源來的低,特別是使用期限已久,且當初出廠與現今環保標準已有落差的汽車或機車。基於交通工具同時扮演民眾生財工具的角色,因此,若政府對於交通工具的環保標準落後現今規定的消費者採用強制更換符合現今環保標準的作法,將付出極高的政策代價。

 

 
如前所述,機車除了是許多台灣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也提供給廠商極高的方便性。例如,從郵局到外送的餐飲服務業,機車也提供從業人員送貨或供餐的機動性。此外,由於機車的運輸成本較貨車為低,故對於生產成本變動高度敏感的微型企業主而言,機車提供台灣許多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極大的幫助。如果燃油機車可以逐漸轉換為電動機車,這對降低移動污染源本然有極大的助益。換句話說,轉換電動機車是利己且利人的自利行為。
  
由於購買電動機車可以降低環境污染的外部性,因此,過去政府一直對於購買電動機車的消費者進行補貼,以提高消費者的使用誘因,這樣的作法是值得肯定的。政策的補貼不僅可以降低環境的污染,也讓台灣電動機車的發展有成功的案例。換言之,電動機車的補貼政策創造雙贏的結果。若政府可以持續提高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誘因,台灣的空氣品質必然可以持續改善。
  
須注意的是,政策補貼雖不是提高消費者使用電動機車唯一的方式,卻是必要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政府如何協助廠商建立使用電動機車的友善環境。機車可以在台灣成為多數人的交通工具,除了機動性外,加油站的普遍設立、與機車行林立,均帶給消費者使用的方便性,這是未來台灣電動機車產業能否發展起來的關鍵。因此,在各項政策建議中,除了特別指出充電與換電的重要性外,也強調電動機車產業鏈的建立。由於充電與換電以及維修服務,都屬於電動機車產業的基礎建設,因此,在新產業的基礎建設建置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過去沒有發生的問題,若政府可以協助解決,必然可以加速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
 

  
有鑑於環保問題日益受到重視,電動機車已逐漸為許多消費者採用。期待更多專注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的討論文章,相信可以提供給產、官、學、研或消費者,對於電動機車國際趨勢的發展,與產業聚落的形成,有更深入的掌握。

以上評論,獲作者授權轉載,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
~開啟小鈴鐺 新聞搶先看~
TVBS新聞YouTube頻道改版囉! 快點我按讚訂閱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19/11/26 11:52

作者

蔡明芳

  •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