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發布最新統計通報顯示,近10年稅收預測誤差率平均在正、負6%之內,預測失準主因包括突發重大經濟事件、稅制調整或受稅目本身特性影響,其中以遺贈稅、證交稅、期交稅預測失準程度最高。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2014年以來台灣稅收實徵淨額連續5年高於預算數,且超出金額不小,平均每年在新台幣千億元以上;因此滋生政治紛擾,引發各界對財政收支平衡、政府施政延續性及資源分配運用等議題的關切,值得進一步探討。
統計通報指出,換算近10年稅收預測誤差率(預測誤差金額除以稅收實徵淨額),約在正負6%內,觀察各稅目情形,以遺贈稅、證交稅、期交稅預測失準的情形比較明顯,其中證交稅經常是高估(預算數高於實際稅收),遺贈稅則經常為低估(預算數低於實際稅收),。
統計處進一步解釋,遺贈稅屬於機會稅,因此很難精準預測,在編列預算時也會較為保守,所以容易有低估情形;證交稅、期交稅則是容易即時受到國際重大突發經濟事件及景氣波動影響,導致預測困難,加上預算編列時多傾向已交易較熱絡期間數據做為估計基礎,因此預算易有高估情形。
至於營所稅、綜所稅及土增稅,近10年有出現預測誤差情形,但程度較遺贈稅、證交稅等更低;導致預算數與實際稅收有落差的主因,包括發生金融海嘯等影響景氣的重大事件,以及稅制調整改革,如財政健全方案、房地合一稅上路等。相較,對地價稅、房屋稅、牌照稅的預測則較為準確。
不過,財政部官員也強調,雖然已連續5年實際稅收高於預算數,但並不代表財政上很有餘裕,國家仍有舉債或債務還本的需求,且近10年來,也曾出現過實際稅收低於預算數的短徵情形,稅收從預算籌編、立法院審議到實際徵收,期間長達2到3年,期間受到眾多因素影響。
最終,統計處建議,台灣未來可擷取紐西蘭、加拿大、英國等稅收預測較準確國家的做法,強化預測方法的理論基礎,導入相關總體經濟變數,建立稅收預測的總體或個體模擬模型;同時適度公開稅收預測的方式與作法,供各界檢驗、回饋意見,並建置預測誤差檢驗機制,以提升稅收預測準確度。(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9/09/06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