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疫情政治化」人才出逃良機!國際移民洗牌 台灣優勢曝

作者 台灣銀行家

2022/05/11 16:10
中國疫情政治化,人才出逃,台灣可趁機徵才。(圖/TVBS)

作者:David Stinson孫維德(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劉維人)

台灣如果想在這波香港移民浪潮中吸引到人才,就得幫助願意來台的人找到在台生活的方法。台灣必須用國際競爭的層次,來思考如何招募外籍人才,更不能放過中國目前把疫情政治化,造成人才出逃的天賜良機。

 


「香港特區政府應對COVID-19的許多決定與宣布,可以說相當欠缺邏輯和常識;此外也充斥著各種矛盾、欠缺同理心、不理解人類社會的運作模式、脫離當地人員與商業的現實,而且一天到晚分心,把大量心力拿去應對那些看似緊急的瑣事,無法主動規劃真正重要的事情。這些決策完全沒有長期的戰略規劃,沒有緊急應變的能力,也沒有進行清楚的公共溝通,有時候甚至跟它們所持的『科學』理由明顯衝突。」

前述這段話並非來自社運人士,而是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高浩文(Russell Coleman)在3月30日處理疫苗授權案件時的發言。香港在Omicron入侵之後,採取了一連串非常擾民的荒謬防疫措施,例如禁止了好幾個國際航班,但當地依然有上千名社區感染;或者明知道從2021年以來,遊樂場接觸傳染的能力並不高,依然下令關閉;甚至撲殺了大約2,000隻寵物倉鼠。

更慘的是,香港的醫療照護也做得很糟。醫院裡擠滿無症狀患者,真正需要立即處理的案例無法好好照顧。而且也沒有讓香港人接種夠多疫苗,年長者的接種率更是不足。
 


會出現這些亂象,原因很明顯都跟政治有關。在香港眼中,對中國開放早已比對國際開放更為重要,而且北京當局強調,即使病例會因此增加,香港也得繼續這麼做。2月7日的《人民日報》刊了一篇文章:〈「動態清零」是香港抗疫的科學選擇〉,但高浩文法官在裁決中表示,「決定政策從清零轉為動態清零的人,根本無法清楚描述那是什麼意思,也顯示了漂亮的口號永遠無法取代實際的策略。」

用腳投票


在這一連串發展之下,大量外國人開始離開香港。根據投資人David Webb整理的資料,從2月之後,香港出境人數減掉入境人數每天都高達數千名。這樣的衝擊可能比2020年的《國安法》還大,畢竟當時許多外籍人士大概都認為該法律不會直接影響到他們。

這股逃難潮已經影響到香港經濟,香港的房租開始下降,二手車開始暴增;而大量湧入新加坡的移民,也讓新加坡出現政治問題,據報導,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快要塞滿了。

香港目前的狀況,未來可能會成為其他地方的現實。中國大部分的地方都已經被COVID-19入侵,其中也包括與香港分庭抗禮的金融中心上海。而香港在疫情下爆發的許多其他問題,未來可能也會在中國其他地方重演,而且規模更大。例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可能會發生利益衝突,這時候政策就會變得難以預測。

因此,除了香港之外,中國其他地方也遲早會湧現一波外國人離境潮,尤其是那些位居要職、有小孩的外國人,很可能會就此離去。這些人過去2年之所以一直撐著不走,是因為知道一旦離開中國就無法再回去,之前在中國的努力可能就會付諸東流。但命比錢重要,目前的局勢讓許多人準備好鐵下了心。
 

有些外國人可能會轉向台灣,但無論原本是在香港還是中國,來台工作都得做出調整。台灣的法律與監理方式經常是以「白名單」方式列出哪些活動可以進行,而非以「黑名單」的方式指出哪些不能進行,這點與香港、新加坡這些傳統金融中心截然不同。如果台灣想藉此機會,從香港與中國吸引大量移民,就得制定策略讓金融業的特定部門具備足夠吸引力。

留住真正需要的人才


這不能只靠員工,雇主也必須做出改變。一位從香港移民到台灣的前基金經理(他將來可能會回到香港,因此要求匿名)表示:「光是吸引個人的效果不夠,那樣你只能搶到創業家跟自由工作者,搶不到整個產業。」此外他也提到,新加坡與東京的對沖基金都已經在吸引香港的人才。「政治因素可能會讓台灣必須保持低調,也許得透過第三方出面,但還是可以讓香港人知道台灣有這樣的意願。」

目前台灣的生活環境比香港和新加坡都好,但外國的金融人才很難找到工作。另一位曾在香港擔任銀行法規經理的專業人士,來台之後失業了將近一年,最後只好返回香港。台灣的銀行可能是因為企業文化而不喜歡聘用外國人,但有些時候這種企業文化就是它們亟需改變之處。

此外,前述受訪的銀行業人士還認為,台灣的整體人才戰略也有問題。他談到2018年推出的就業金卡計畫,「它所列出的條件非常特殊,都只想找非常資深的專家,但這些人開出的年薪可能高達新台幣1,000萬元。」金融界有很多外國人都願意用更低的薪水來台工作,但台灣的移民政策似乎並沒有將他們納入考量。
 


此外,語言也是個問題。若要在台灣的銀行工作,通常得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如果下一波來台的移民曾經在中國工作,中文的確會更流利,但不一定擁有金融業的正式工作經驗。這些人可能會為台灣的銀行加分,但銀行還是得進一步提高靈活度。

在中國,甚至在香港工作的商人,通常都必須精通中文。此外,很多在國外出生的華裔也都以外國人身分進入中國,而且並不打算一輩子待在那裡。這些人在金融界所做的工作,大都是私募基金跟創業投資,這些領域通常離他們的投資標的比較近。從事相關工作的專家,之前可能都在中國與香港之間來回移動,而現在可能想要前往台灣,但他們需要一條管道。

台灣需要重新思考人才招募戰略


在此同時,標普全球(S&P Global)1月份的報告顯示,香港已經越來越難招募到人才,「2022年已經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3月下旬也承認「人才流失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企業的高階主管已經離開香港」。

最近幾位英國法官辭職(但前述的高浩文法官目前仍在香港),似乎也預示著香港正在走往這個方向。這些「法律金絲雀」是英國政府在1997年主權移交時正式批准的,目的是用來即時警告香港司法系統的安全性。之前的司法獨立,讓香港的審判具有國際公信力,就連總部設在其他地方的企業,都會在合約中把審判管轄法院訂在香港。但這項優勢如今已成昨日黃花。

當然,許多外籍人士也像本文採訪的人一樣,還不願意完全切斷與香港的聯繫。台灣如果想在這波浪潮中吸引到人才,就得幫助願意來台的人找到在台生活的方法。另外,在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士其實比在港工作的人數更多,背景也更豐富,但是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依然能提供有用的經驗。台灣必須用國際競爭的層次,來思考如何招募外籍人才,更不能放過中國目前把疫情政治化,造成人才出逃的天賜良機。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2/05/11 16:10

作者

台灣銀行家

  •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