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手法日新月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作者:蘇偉華
【台灣銀行家】詐騙手法日新月異,犯罪者利用民眾資訊不對稱的弱勢,以虛假訊息來訛詐民眾錢財。國人須具備金融防詐知識,隨時提高警覺,才能有效防詐。根據刑事警察局最新統計,2021全年度詐騙案件中,以「假交友投資」排名第一,也是總財物損失最高的詐騙手法。這類假投資案件量有大幅攀升的跡象,特色是常與假交友、愛情敲門等手法結合,詐騙集團常以高富帥、白富美等照片主動丟私訊吸引被害人注意,再無意間透露自己有投資且被動收入甚高,讓被害人操作不熟悉的投資領域,如外匯期貨、虛擬貨幣、博弈等。
 
假投資詐騙初期會讓被害人投入小額本金並順利申請出金,目的是為了讓被害人放下戒心,等到被害人加碼投資後,開始以必須先扣稅或繳納保證金等各種理由拖延出金,後續網站或App即無預警關閉,讓被害人血本無歸。因此,金管會再三呼籲,高獲利必定伴隨高風險,聽到穩賺不賠、百分之百獲利必定是詐騙,民眾應選擇自己有深入了解過的投資標的,不要聽信別人給的明牌,應抱持投資而非投機心態,如此一來才能自保。
金融投資需謹慎查證 拒當詐團肥羊
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點出台灣金融界常見兩大詐騙模式,一為詐騙集團利用銀行匯款功能作為管道,藉此騙取客戶財物;二為製造假單據詐騙銀行,兩者都是近年社會大眾最關注的銀行遭詐騙案件。前者為一般消金授信模式,僅有銀行與客戶兩邊交易,銀行查證客戶擔保品徵信工作流程較簡單。只要客戶嚴守自己的財富,不輕易聽信詐騙集團的誘騙,不以投機心態從事理財。若遇到感情詐騙,要有談感情盡量不談金錢的原則,基本上都能避開陷阱。站在金融業的角度,一線臨櫃人員持續做好KYC(了解客戶),加強金融交易管理,隨時掌握異常狀態,可事前預防客戶遭詐騙。客戶端本身也要有敏銳度跟警覺心,拒當詐團肥羊。
 
第二種詐騙牽涉到應收帳款、企業與銀行的三邊交易,因為在資訊不對稱之下,銀行較難完整查證發票以及出口資料的正確性,相關徵信工作機制亦更為複雜。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有龐大的資料庫,金融業可透過聯徵了解企業匯款或收款的異常情況,金管會也已透過銀行公會,讓金融業會員了解聯徵中心的實用性,每一項案件也能作為通案性實務準則,提供給金融機構參考。金管會期望金融機構可自行開發防詐騙策略,例如強化IT資訊能力與內控、提供更新偵測工具等,以獲得客戶信賴。企業授信案件上,邱淑貞認為,銀行必須做好徵信工作,確保企業融資提出的財報、出口資料、發票真實性。假設企業出貨量突然出現變動,排除經濟變化影響的異常,金融機構就必須掌握。
落實徵信 成功阻擋詐騙
邱淑貞表示,銀行端必須做好企業徵信,確保融資資料真實性,也要避免企業利用國外相關子公司不實財報融資。在兼顧風險徵信機制下,有三種方法可成功防詐。首先是在疫情時代,金融機構雖然不一定要面對授信客戶,但金管會提示,如果內控或風險可控,可依金融機構方式辦徵信。假設企業金融授信金額龐大,企業或工廠又在海外,金融機構可透過設在當地的子行、分行或國外辦事處,作為國外的重要徵信單位,對該企業做實體查證。再者,由於國內金融機構實體與線上配合的機制良好,基於授信高度仰賴財報真實性,金融業可以不限於透過單一通路徵信,也可視風險高低,從風險基礎設計徵信方式,邱淑貞認為,例如線上遠距對保等,未來金融業線上方式運用將更廣泛。
最後是照會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可作為協助查詢確認企業是否有重複融資、銀行間照會也可相互勾稽。若為防止銀行客戶財務遭詐騙,邱淑貞提醒,為了確保銀行客戶交易安全性,第一線臨櫃行員在接待客戶進行匯款前,也要有高度警覺性,多與客戶溝通,技巧性詢問匯款目的,就能成功阻擋詐騙事件。
由來已久 美國仍是最常發生金融詐騙國
有趣的是,其實金融詐騙早在西元前就已經存在,根據史上記載,最早金融詐騙可追溯自西元前300年,希臘人Hegestratos的蓄意詐保。當時船隻運貨流行壓艙險,類似抵押貸款,即商人以船舶及船上的貨物為擔保向債主借錢,屆期若無法償還本金及利息時,債主即有權利取得船舶及貨物的所有權。當時Hegestratos計畫弄沉自己的空船,保留貸款並出售船上的玉米以謀利,但不幸東窗事發,最後宣告失敗。合理的推測,人類開始商業活動以來,就存在金融詐騙與犯罪。
金融市場一直以來就是犯罪者的最大舞台,畢竟絕大多數的資金都在金融市場周轉。美國第一個內線交易案發生在1792年,美國獨立後,需要將原本各殖民州所發行的州債,轉換成由聯邦政府所發行的公債。當時美國財政部次長威廉˙杜爾(William Duer)因為可以事先得到這些訊息開始大舉進行違法套利,當然最後也是鋃鐺入獄。後來最有名的金融詐騙案中非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莫屬,所謂的龐氏騙局(Ponzi game)就是以他來命名。直到現在,美國仍是最常發生金融詐騙的國家。
詐騙集團之猖獗,令《經濟學人》直呼其為「金融蟑螂」(The cockroaches of finance)一點也不為過,這群蟑螂甚至會以脅迫和恐嚇為手段進行詐騙,例如假冒具有公信力的檢察官,或是聲稱你的錢被某個金融機構管制住,誘騙受害人必須去ATM前重新設定,或是透過網路銀行轉帳以確保帳戶真實性等詭異理由,才能解除帳戶問題。在美國甚至有些受害者被告知,他們的談話已被錄音,並且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購買協議,如果他們反悔,將面臨滯納金和財產留置權,過去曾有人因為恐懼與無知,直接清算了一筆年金,轉而對詐騙集團交出25萬美元。
 
打擊犯罪的人擔心騙局不停演變,從傳統的室內電話行銷、恐嚇孩子被綁架,或在醫院緊急需要匯款,到後來電話簡訊詐騙、釣魚簡訊等,到現在的LINE愛情投資詐騙,或是在海外投資詐騙等,其報酬率驚人。我國社群軟體投資詐騙群組猖獗,就連金管會政務副主委蕭翠玲也坦言,連她的手機都收到簡訊,受邀加入投資詐騙群組。
葡萄酒、稀土 皆可成為標的
在美國,雖然股票詐欺已經減少,但詐騙手法推陳出新,包含主題有碳排放、優質葡萄酒、稀土金屬,甚至虛假伊波拉治療等鍋爐房策略(Boiler-room)手法不停出現。尤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行情火熱,3年內從9千美元飆漲到6萬美元,投資虛擬貨幣熱潮湧現,詐騙集團看準民眾急於得知「哪裡可以買到」,興起經營投資虛擬貨幣的詐騙網站,透過臉書下廣告、社群媒體群組邀約、簡訊詐騙,當民眾初步表達興趣後,常收到「這裡有數位貨幣交流群,裡面有專業老師,可以拉你進去學習」等訊息。
詐騙集團一方面灌輸民眾投資虛擬貨幣「很好賺」、「很快賺大錢」、「高報酬低風險的投資方案」,另一方面派出美女業務員進行遊說,要民眾拿出大額資金投入,甚至介紹融資管道,借錢給民眾投資。通常下場是詐騙集團訛詐投資金額後捲款潛逃,投資人常常血本無歸。
來自英國詐欺和網絡犯罪報告中心Action Fraud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3季,加密貨幣詐欺造成的損失高達1億4,622萬英鎊,幾乎是整個2020年詐欺財損的30%。尤其這兩年正逢疫情嚴峻,民眾在家時間變長,可研究理財投資機會相對變多,不管是所謂的股市名師還是明牌,在台灣也很常見。這意味著犯罪分子有更多的機會透過詐欺性投資機會,接近毫無戒心的受害者。該中心統計,2021一整年至少收到7,118起關於加密貨幣詐欺的報告,每位受害者的平均財損約2萬英鎊。
 
另一種常見詐騙策略是使用名人代言,展示專業且可信的行銷廣告,發送電子郵件、簡訊,並創建網站來宣傳虛假投資機會,看起來合法合情合理,暗示投資人既然有名人代言,不用擔心。近幾年甚至出現針對企業戶及購屋者的支付轉移詐欺,英國國家經濟犯罪中心發起了一項旨在提高對支付轉移詐欺的認識運動,該種類是針對特定個人的詐騙,因此個人財損明顯高於許多其他類型的詐欺。在截至2021年9月的一年中,英國詐欺和網絡犯罪報告中心統計了共4,600起案件,個人財損平均約為3萬英鎊。
不論是過去來電詐騙「猜猜我是誰」的說詞,還是感情投資詐騙、老鼠會吸金手段、誆稱虛擬貨幣賺翻等,詐騙手法日新月異,犯罪者利用民眾資訊不對稱的弱勢,以虛假訊息來訛詐民眾錢財,因此,必須回到個人的金融防詐素養,政府提供管道查證,以免發生憾事。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台灣銀行家】詐騙手法日新月異,犯罪者利用民眾資訊不對稱的弱勢,以虛假訊息來訛詐民眾錢財。國人須具備金融防詐知識,隨時提高警覺,才能有效防詐。根據刑事警察局最新統計,2021全年度詐騙案件中,以「假交友投資」排名第一,也是總財物損失最高的詐騙手法。這類假投資案件量有大幅攀升的跡象,特色是常與假交友、愛情敲門等手法結合,詐騙集團常以高富帥、白富美等照片主動丟私訊吸引被害人注意,再無意間透露自己有投資且被動收入甚高,讓被害人操作不熟悉的投資領域,如外匯期貨、虛擬貨幣、博弈等。
假投資詐騙初期會讓被害人投入小額本金並順利申請出金,目的是為了讓被害人放下戒心,等到被害人加碼投資後,開始以必須先扣稅或繳納保證金等各種理由拖延出金,後續網站或App即無預警關閉,讓被害人血本無歸。因此,金管會再三呼籲,高獲利必定伴隨高風險,聽到穩賺不賠、百分之百獲利必定是詐騙,民眾應選擇自己有深入了解過的投資標的,不要聽信別人給的明牌,應抱持投資而非投機心態,如此一來才能自保。
金融投資需謹慎查證 拒當詐團肥羊
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點出台灣金融界常見兩大詐騙模式,一為詐騙集團利用銀行匯款功能作為管道,藉此騙取客戶財物;二為製造假單據詐騙銀行,兩者都是近年社會大眾最關注的銀行遭詐騙案件。前者為一般消金授信模式,僅有銀行與客戶兩邊交易,銀行查證客戶擔保品徵信工作流程較簡單。只要客戶嚴守自己的財富,不輕易聽信詐騙集團的誘騙,不以投機心態從事理財。若遇到感情詐騙,要有談感情盡量不談金錢的原則,基本上都能避開陷阱。站在金融業的角度,一線臨櫃人員持續做好KYC(了解客戶),加強金融交易管理,隨時掌握異常狀態,可事前預防客戶遭詐騙。客戶端本身也要有敏銳度跟警覺心,拒當詐團肥羊。
落實徵信 成功阻擋詐騙
邱淑貞表示,銀行端必須做好企業徵信,確保融資資料真實性,也要避免企業利用國外相關子公司不實財報融資。在兼顧風險徵信機制下,有三種方法可成功防詐。首先是在疫情時代,金融機構雖然不一定要面對授信客戶,但金管會提示,如果內控或風險可控,可依金融機構方式辦徵信。假設企業金融授信金額龐大,企業或工廠又在海外,金融機構可透過設在當地的子行、分行或國外辦事處,作為國外的重要徵信單位,對該企業做實體查證。再者,由於國內金融機構實體與線上配合的機制良好,基於授信高度仰賴財報真實性,金融業可以不限於透過單一通路徵信,也可視風險高低,從風險基礎設計徵信方式,邱淑貞認為,例如線上遠距對保等,未來金融業線上方式運用將更廣泛。
最後是照會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可作為協助查詢確認企業是否有重複融資、銀行間照會也可相互勾稽。若為防止銀行客戶財務遭詐騙,邱淑貞提醒,為了確保銀行客戶交易安全性,第一線臨櫃行員在接待客戶進行匯款前,也要有高度警覺性,多與客戶溝通,技巧性詢問匯款目的,就能成功阻擋詐騙事件。
由來已久 美國仍是最常發生金融詐騙國
有趣的是,其實金融詐騙早在西元前就已經存在,根據史上記載,最早金融詐騙可追溯自西元前300年,希臘人Hegestratos的蓄意詐保。當時船隻運貨流行壓艙險,類似抵押貸款,即商人以船舶及船上的貨物為擔保向債主借錢,屆期若無法償還本金及利息時,債主即有權利取得船舶及貨物的所有權。當時Hegestratos計畫弄沉自己的空船,保留貸款並出售船上的玉米以謀利,但不幸東窗事發,最後宣告失敗。合理的推測,人類開始商業活動以來,就存在金融詐騙與犯罪。
詐騙集團之猖獗,令《經濟學人》直呼其為「金融蟑螂」(The cockroaches of finance)一點也不為過,這群蟑螂甚至會以脅迫和恐嚇為手段進行詐騙,例如假冒具有公信力的檢察官,或是聲稱你的錢被某個金融機構管制住,誘騙受害人必須去ATM前重新設定,或是透過網路銀行轉帳以確保帳戶真實性等詭異理由,才能解除帳戶問題。在美國甚至有些受害者被告知,他們的談話已被錄音,並且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購買協議,如果他們反悔,將面臨滯納金和財產留置權,過去曾有人因為恐懼與無知,直接清算了一筆年金,轉而對詐騙集團交出25萬美元。
打擊犯罪的人擔心騙局不停演變,從傳統的室內電話行銷、恐嚇孩子被綁架,或在醫院緊急需要匯款,到後來電話簡訊詐騙、釣魚簡訊等,到現在的LINE愛情投資詐騙,或是在海外投資詐騙等,其報酬率驚人。我國社群軟體投資詐騙群組猖獗,就連金管會政務副主委蕭翠玲也坦言,連她的手機都收到簡訊,受邀加入投資詐騙群組。
葡萄酒、稀土 皆可成為標的
在美國,雖然股票詐欺已經減少,但詐騙手法推陳出新,包含主題有碳排放、優質葡萄酒、稀土金屬,甚至虛假伊波拉治療等鍋爐房策略(Boiler-room)手法不停出現。尤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行情火熱,3年內從9千美元飆漲到6萬美元,投資虛擬貨幣熱潮湧現,詐騙集團看準民眾急於得知「哪裡可以買到」,興起經營投資虛擬貨幣的詐騙網站,透過臉書下廣告、社群媒體群組邀約、簡訊詐騙,當民眾初步表達興趣後,常收到「這裡有數位貨幣交流群,裡面有專業老師,可以拉你進去學習」等訊息。
詐騙集團一方面灌輸民眾投資虛擬貨幣「很好賺」、「很快賺大錢」、「高報酬低風險的投資方案」,另一方面派出美女業務員進行遊說,要民眾拿出大額資金投入,甚至介紹融資管道,借錢給民眾投資。通常下場是詐騙集團訛詐投資金額後捲款潛逃,投資人常常血本無歸。
來自英國詐欺和網絡犯罪報告中心Action Fraud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3季,加密貨幣詐欺造成的損失高達1億4,622萬英鎊,幾乎是整個2020年詐欺財損的30%。尤其這兩年正逢疫情嚴峻,民眾在家時間變長,可研究理財投資機會相對變多,不管是所謂的股市名師還是明牌,在台灣也很常見。這意味著犯罪分子有更多的機會透過詐欺性投資機會,接近毫無戒心的受害者。該中心統計,2021一整年至少收到7,118起關於加密貨幣詐欺的報告,每位受害者的平均財損約2萬英鎊。
另一種常見詐騙策略是使用名人代言,展示專業且可信的行銷廣告,發送電子郵件、簡訊,並創建網站來宣傳虛假投資機會,看起來合法合情合理,暗示投資人既然有名人代言,不用擔心。近幾年甚至出現針對企業戶及購屋者的支付轉移詐欺,英國國家經濟犯罪中心發起了一項旨在提高對支付轉移詐欺的認識運動,該種類是針對特定個人的詐騙,因此個人財損明顯高於許多其他類型的詐欺。在截至2021年9月的一年中,英國詐欺和網絡犯罪報告中心統計了共4,600起案件,個人財損平均約為3萬英鎊。
不論是過去來電詐騙「猜猜我是誰」的說詞,還是感情投資詐騙、老鼠會吸金手段、誆稱虛擬貨幣賺翻等,詐騙手法日新月異,犯罪者利用民眾資訊不對稱的弱勢,以虛假訊息來訛詐民眾錢財,因此,必須回到個人的金融防詐素養,政府提供管道查證,以免發生憾事。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02/04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