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力挺環境永續 積極部署「淨零轉型」相關政策

作者 台灣銀行家

2021/06/14 12:10
政府已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圖/TVBS)

作者:張嘉伶

【台灣銀行家】在行政院統籌下,政府已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製造、運輸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檢討策略。相關政策也將影響金融業,得提早做好準備!

 


日前美國在台協會(AIT)的「美國創新中心」(AIC)舉辦年度創新論壇,其論壇主軸為「世界永續同行――永續×創新」,邀請美國與台灣的知名企業擔任講者,共同探討業界的永續能量與挑戰。總統蔡英文、AIT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均出席致詞。


台灣有責任為氣候議題多努力
 

總統蔡英文語重心長地說,目前地球正遭遇嚴峻的挑戰,以台灣為例,在極端氣候影響下,過去大家還擔心暴雨後的淹水,但從去年到現在卻遇到百年大旱,雖然前瞻基礎建設的超前部署增加調度與開發新水源的能量,但卻帶來相當大的挑戰,沒有人希望極端氣候在未來變成新常態,也因此有責任要為氣候議題做出更多努力。

絕大多數的氣候專家都認為,地球正處於一個轉捩點,若不盡速控制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那將嚴重危及人類的生存。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國家與大企業做出碳中和的承諾。因此蔡總統強調,減碳經濟將是國際主流趨勢,減碳也將改寫過去經濟的邏輯,誰能率先發展出新技術、建立新模式,誰就能在新的全球局勢中掌握關鍵地位。台灣不能落後於國際趨勢,必須積極部署。

對於美國總統拜登陸續拋出的綠色經濟想法,酈英傑也表示,這是美國總統拜登的優先施政目標,藉此凸顯美國對環境保護的承諾,及找出方案來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AIT也致力尋找解決方案,持續和台灣合作,希望以全方位方式,透過環境保護和災害因應等措施對抗氣候變遷衝擊。他說,美台在環境保護上有很多合作,「材料與創新」、「邁向零碳經濟:數位科技運用」與「能源科技及應用」,他很高興看到美台在這些方向共同合作,開發各種解決方案,他有信心,只要攜手合作,就能找到更多保護環境的創新方案。

8家企業已組「台灣氣候聯盟」

而副總統賴清德日前出席「比爾蓋茲――如何避免氣候災難」新書發表會也表示,面對氣候災難問題,台灣沒有豁免權,應該積極面對、積極參與。針對零碳排放,未來台灣也要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擬定對策、踏實解決問題,走出國家永續的新方向。

最近,大家都相當關注由美國白宮召開的世界領袖氣候高峰會議(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而歐盟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也宣示2030年減碳、減排要達到55%的目標,2050年希望達到碳中和。此外,日本、韓國、中國也都已宣示要達到碳中和,可見全世界各國都意識到不勇敢面對、不積極解決此項問題是不行的。

賴清德表示,當使用風能、太陽能時,儘管可解決部份能源及交通的碳排放,但其他的碳排放仍要想辦法解決,特別是生活方面。他很高興看到地方政府紛紛響應,中央跟地方必然要共同合作才可能成功。另外值得振奮的是,包括台達電、台積電、友達、光寶、華碩、和碩、宏碁及微軟等8家企業,已組成「台灣氣候聯盟」,要求下游協力廠商配合,往減碳的方向前進。相信這個聯盟只是個開始,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產業加入,共襄盛舉。
 

歐盟將推出碳關稅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歐盟預定於2023年開徵碳關稅,這也意味著兩年後,出口貨品到歐盟國家,如果跟不上歐盟的減排腳步,則產品將被課予高於一般關稅的「懲罰性碳關稅」。這也是為什麼全球如火如荼地推動能源轉型時,減碳的各種議題也備受重視。其中碳稅會成為世界各國抽取的新關稅,將碳轉成貨幣化,促使廠商減少排碳行動。一般預料,歐盟2023年開徵碳關稅後,包括水泥、鋼鐵、鋁、煉油、紙、玻璃、化學品和肥料等都將是被課徵的對象。

目前行政院環保署也已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新增「碳費」計畫,不過尚未包含碳稅徵收時間、費率、課徵對象及課徵原則。有立委也提出是否要將碳稅、碳費納入《氣候變遷法》。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目前環保署也邀請各部會開會討論,但無論碳費、碳稅與碳交易,主要都是看怎麼設計,按照國際趨勢,台灣免不了要進行,未來環保署會進行整合,將排碳外部成本內部化。

金融商品將成為減碳工具

而與產業息息相關的金融投資業,對世界的變化更是得洞燭先機,歐盟在3月公告《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要求所有歐盟管轄的基金公司,都必須具體申報「是否屬於永續投資(ESG)基金」,歐盟對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做了至今最為明確的定義,涵蓋溫室氣體排放、水污染、董事會性別多元化、性別薪資差距等十幾項標準,透過加總管理金額高達22兆美元的歐洲資產管理業者,督促上市公司落實具體的ESG政策。許多在歐盟註冊管轄的基金於台灣有大量投資,因此歐盟的政策將深遠地影響其在台灣的選股行為。也就是說歐盟SFDR的威力,未來勢必會籠罩台股。
 

減碳與ESG雖然是政府、上市公司與投資基金的共識,但是過去對於具體目標的訂定相對模糊,屬於各自表態的宣示性議題,但是2021年全球的發展已經以「制定標準」為主軸,歐盟的SFDR、零排放投資倡議、美國的SEC申報準則、聯合國所屬機構以及各大會計師事務所與顧問公司,都在全面探索上市公司永續政策的具體標準。

國際社會已動起來,近年持續保持亞洲「ESG先行者」地位的台灣,自然不能也不願落後,追趕從多個面向齊頭並進,例如,下半年將嚴禁新基金「漂綠」,基金投資要揭露何謂ESG或綠色投資流程、如何選擇投資標的,適用哪些國際標準。另為深化企業的「永續意識」,金管會已著手進行「永續板」的建置,初期商品將包括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及社會責任債券等;此外,為了對標歐盟最新標準,金管會也與環保署合作,參考產官學界建議,試圖發展台灣在地版的永續分類標準,「目前正在和製造業、不動產及建築業、運輸及倉儲業領域的專家洽談,聽取大家意見。」

金管會將要求氣候風險揭露

隨著氣候風險對金融業潛在的衝擊日益嚴峻,要求金融機構必須進行相關揭露的呼聲也就越強烈。為了使各種風險的揭露更為標準化,IMF建議可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該倡議是「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有感於全球氣候變遷對金融體系衝擊的風險日益巨大,因此在2017年發布該架構,以協助企業揭露氣候相關財務資訊,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並利於客觀比較。

首先公司必須從決策階層就了解這個問題,並列為公司治理與策略的重要議題,進行相關的風險管理與指標和目標設定。也就是說賦予董事會氣候變遷的角色和責任,並落實於決策程序。並根據TCFD方法分類,辨識公司的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評估可能帶來的機會,並納入商業策略或永續策略目標。


根據TCFD發布《2020進度報告》指出,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500個企業與組織簽署支持TCFD。而台灣也有超過36家企業與組織簽署TCFD,超過8成為上市櫃公司,其中又以金融和科技相關產業占大多數,包括金融業、電子製造業及半導體產業等。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2024年末運勢解析◢

👉提升貴人、桃花運秘訣一次看

👉12星座難以脫單原因大公開

👉MBTI 16型人格脫單祕笈公開


更新時間:2021/06/14 12:10

作者

台灣銀行家

  •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