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陷阱 要求小孩做個「乖孩子」

記者 呂蓓君 / 攝影 葉俊宏 報導

2018/06/19 23:19

「你要乖,媽媽才會喜歡你」、「要認真考好大學,才能出人頭地」看似溫柔的言語,背後卻藏著令人痛苦的解釋,代表著如果你不乖,就不喜歡你了。由導演陳慧翎和5位編劇編織出親子間的矛盾關係。陳慧翎說會從親子關係著手,是驚訝於過了這麼多年,整個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還是這麼狹義,希望透過戲劇來點出設養扭曲的現象。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花這麼多錢讓你讀私立學校,欠債一千萬壓力有多大,媽媽是為你好。」

父母認為是為了孩子好,犧牲一切,這樣的心態反而成為一座堅固的牢籠,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孩子出不去、自己也進不來築起厚厚的高牆。由導演陳慧翎繼《那年,雨不停國》後睽違10年,帶著原班人馬用5個短篇故事探討親子關係。

導演陳慧翎:「在經過了很多年的教改,可是現在的教育體系,其實並沒有提供給孩子更好的或者是跟優質的學習環境。大家對於成功的價值依然是很單一,依然是覺得在學校,你就是要考試考得好、分數高。」
 


聽父母的話讀好大學才能出人頭地,才是成功嗎?其中一篇是探討乖孩子,乖的定義對父母親來說可能就是符合心中想要的樣子。

編劇簡士耕是影集裡面唯一一位男性編劇,擅長恐怖片的題材,用另一個的角度來探討乖孩子。

編劇簡士耕:「台灣社會的那種縮影想把它放進來,那樣的縮影其實就是一層又一層的壓迫,然後最底層的無處發洩,他就會做一些很殘忍的事情。」

父母會承受很多社會壓力,回到家再把各種情緒施加給身旁的人,而承受最多的孩子,最終可能會做出難以預料的事。

編劇簡士耕:「你如果不變成我想要變成的樣子,我就掐死你,在貓的孩子裡面,所以最後就會出現一個反撲,就會變成孩子他受不了了。」

心理作家海苔熊則說常常會聽到「你最乖了,媽媽最喜歡你這樣的孩子」,反面的解釋就是你不乖,我就不喜歡你。而一味討好父母、希望達標父母期待的的孩子,未來在人際關係上也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振興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孩子從小他學會就是,我要讓別人喜歡我要讓他開心,我要我自己覺得是好的方式,這是我努力的表現很好,這樣子的孩子長大之後,他也再用同樣的方式過他的關係在他的關係生活裡頭。」
 


親子關係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際發展,父母以愛之名的控制,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則是導演想要表達的面向之一。

導演陳慧翎:「親子關係往往到最後都變成了一個權力控制的關係,因為我們是大人,爸爸媽媽就是在上位,上對下的關係那是最立即最快的,用暴力的方式最立即最快的,可是我覺得那些東西在孩子心上,都會留下傷口。」


現在有很多新一代的家長,對於小孩的教養觀念也有不一樣的轉變,像是曾經在飯店業工作多年的Nicole,有2個小孩,因為工時長決定走出來創業,多陪小孩一些。

二寶媽Nicole:「小孩子有陪伴陪伴之後,小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些社交能力,其實明顯是有增強的。」
 

而在育兒方面的觀念也比較不同,盡量依照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

二寶媽Nicole:「同樣事情發生在兩姊妹身上,姐姐可能是屬於,就是你用講道理的方式,她就可以去吸收學習,妹妹的話可能就是要用一點不一樣的方式。」

讓孩子適性發展,成功的定義其實很寬廣。對於現代的父母來說,不把自己的期待加諸在孩子身上、多陪伴他們,孩子才能長成真正的樣子。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18/06/19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