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位轉型和大陸觀光客減少,部分商業服務業受到衝擊,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零售百貨、餐飲和觀光,不過若是業者科技化知識或資金不足,也可利用品牌及服務創新的方式來迎戰。至於業者如果選擇將廣告投放在網路,也得審慎評估如何投放才能達到效益、正中目標族群。
到店商品經過店員雙手,平均每天上百件的包裹,一件件在櫃台進行掃描,這對超商店員來說,正是忙碌的工作內容之一。
但現在結合科技,物流配送來的商品不必一樣一樣拿出來,手拿RFID儀器直接對著物流箱掃描,點貨只需要過去1/10的時間,另外像是架上商品的標籤也走向電子化,除了上頭的QR Code可以讓消費者看清楚食品履歷,商品要換位置還是要標示特價都更方便了。
便利超商公共事務經理凌誠佑:「一個鍵,那全部的資料都會由總部這邊去上傳下載,所以等於說店員可以省掉很大量的時間去更換。」
而現在就連買咖啡也能很科技化。
記者曾奕慈:「以往來到便利商店買咖啡,在我跟店員點完餐之後,我就必須要在這櫃台等他煮完咖啡,不過現在有了新的方式囉!我可以拿著這張紙,上面印有QR Code,來到這台機器前面來進行掃描,就會有咖啡助理替我煮咖啡,而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在人多的時候分散人流。」
根據統計,光這一支機械手臂,每天就能分散一半的人流。
便利超商公共事務經理凌誠佑:「人力的缺工問題,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此我們就會想要去運用這樣的科技設備的導入,可以大量地減少人力的一個勞務部分之外,我們也希望店舖員工可以把這些節省下來的勞務的時間,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到服務客人這件事情。」
服務業逐漸走向數位轉型,但這對部分中小型商業服務業來說,卻是一種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更高的新環境。其中零售百貨、餐飲和觀光業受到的衝擊最大,除了電商的衝擊之外,大陸觀光客減少也是主因之一。
台經院主任孫明德:「大陸觀光客大概從2016年2017年,它連續每一年都減少70萬,每減少70萬,大概在台灣消費的金額它就少10億美金,10億美金就是300億台幣。」
不過電商也不見得好做,網路通路上業者達到飽和,虛實整合成了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商研院創模所副所長李世珍:「電商開始也要做轉型,它不能做純電商了,所以很多電商公司開始設立所謂的實體門市,那它設立的目的是什麼?一方面可以蒐集大數據的資料,另外一方面就是它可以讓它的客群能夠更擴大。」
只是原本單走實體通路的中小型商業服務業,可能因為科技化知識或是資金不足,難以成功轉型,這時候除了靠政府扶植,創新也可能是一項契機。」
商研院創模所副所長李世珍:「我的產品創新、我的想法創新、我的服務創新,一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客群,就是依照我的創新,我的菜單不斷在做改變,我的服務在做一些轉型,它還是可以去做一些因應。」
但其實也有服務業需求在增加中,根據主計處資料,因為物聯網、數位行銷和遊戲軟體設計服務需求增加,106年資訊服務業營業額創歷年新高,多達台幣2688億元,不過像是廣告業和市場研究業卻是年減8.8%,主要是受到媒體廣告需求減少影響,許多業者將廣告投放到網路,但該如何達到效益也是項重點。
台經院主任孫明德:「誰真的在網路上常常在看、他們是一個怎麼樣的族群,也不是說網路萬能,你如果隨便在臉書上或什麼地方鋪廣告,未必會達到你的效果。」
面對數位轉型,商業服務業是走向衰退、還是能永續經營,就看如何拿出新思維正面迎戰。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8/05/08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