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叫作天燈嗎?"這是林國和師傅逢人就問的第一句話。
林國和,今年71歲,打從剛出生就守在平溪,心心念念的是手中那盞天燈。日治時期,他考上教職成為小學老師,下班後去推煤車貼補家用,日常的忙碌沒有讓他忘記老父親從福州帶來的傳家寶,一到下雨天,將竹子劈開,繞圈做骨架,折鐵絲,黏紙做天燈。
這是一個使命感,一個最笨的人也是最熱情的人。-傳統天燈職人 林國和
「平溪天燈」還未成名的時候,林國和都會在過年期間趕工做天燈,元宵節這天邀請大夥們在學校集合,大家圍在一塊,手心熱熱的,看著天燈冉冉升起,微笑不自覺綻放,跨越年齡製造單純的快樂,就是天燈的魔力。
天燈功能:欺敵、報平安、祈福
「有些人覺得,天燈是商業操作下的產物,您覺得呢?」原本以為林師傅聽到這樣的詢問,可能會反感,沒想到他開始娓娓講起天燈的由來…
1800年前,戰亂時代,白天狼煙旗號通信,夜晚一片漆黑。當時有名政治家也是發明家諸葛孔明,當時的官帽是棉紙做的,有天,他把官帽扣在架子上下面燒著炭火,熱氣往上升,他的帽子在熱氣旁邊晃動,跳來跳去。諸葛孔明見狀,大為驚喜,靈機一動立刻用絹布包起來,裡面燒著火,發現這能飛起來,從那時候開始致力研究「孔明燈」。
研究成功後,諸葛孔明每晚都會放七盞燈,晚上孔明燈在飛的時候,高低不一,燈亮不同,用來欺敵,而先民承襲孔明燈文化,當警訊、報平安。
135年前,孔明燈流傳到十分。
早期農業社會,男人勞動耕作,所以兒子娶媳婦後,阿公希望討個男孩,當時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假如沒有男孫子給阿公傳宗接代,會被認為不孝,但阿嬤也會叫孫媳婦生女孩,幫忙燒飯洗衣服。
林國和說,「先民那時候比較迷信,認為天上的神明可以決定生男育女。」將求子心願寄託在天燈,而男人叫丁,女人叫口,可以吃飯,幫忙燒飯洗衣服的意思。所以家裡想多一個男人,叫「添丁」,而台語音同,久而久之就稱為「天燈」。
2018年的今天,也有很多來自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人口耳相傳林師傅的天燈故事,專程跑到十分來放天燈。林國和興奮地說,「他們回去還寫信給我,跟我說,真的有生男孩子!」
沉寂,等待下次升空
日治時期,日本人認為,既然天燈可以通風報信,就可以當造反的工具,遂禁止施放。加上十分當時蘊含豐富煤礦,募集很多工人大量開採,天燈文化慢慢消失掉…
林國和也不例外,下班推煤車是例行公事,但天燈魂早已深耕於心,他都會趁著休假日製作天燈,維持手感,讓手藝不要失傳。
「我都會在元宵節做天燈,教小朋友,讓他們有印象。這是我們先民帶來的,我父親留下來,至少在元宵節聊表心意,放天燈,大家團圓祈福。」在學校沒有光害,操場上一盞一盞天燈飛上空,一盞天燈承載好幾人的心願,林國和笑到魚尾紋都跑出來
林國和終身以製作、教學傳統天燈為志業,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到處分享。有人曾經問他,天上怎麼會有燈?天上星星、月亮、太陽,哪有天燈!
他最喜歡遇到沒有放天燈的朋友了,他馬上從百寶袋拿出天燈材料、紙張、架子,還來不及講製作方式與原理,馬上就有人舉手發問「這個紙包火就燒掉了,怎麼可能飛上去!」
‧2010年 平溪天燈節創下42萬人次參與、近3億元經濟效益的新記錄
‧2016年 平溪首度成為來臺遊客必去十大景點之一
天燈數量多,我們要把它變成比較環保的。-傳統天燈職人 林國和
他的煩惱傳達至天廳,天燈釀成的環境問題出現解決的曙光,最近出現一款環保天燈,天燈能完全燃燒殆盡,不留垃圾。
當林國和第一次親眼見到,他就決定支持這個東西。「環保天燈飛到一半,最後剩下一點火燒起來,整個燒掉!沒有東西掉下來,這不是很環保嗎?」
環保天燈是由交大校友研發的新型改良天燈,他們向林師傅討教了兩年,再透過「科學腦」研發出全世界第一款能完全燃燒的天燈。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8/05/16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