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外科手術精進 體循師功勞記一筆

2018/04/08 16:32
圖/中央社

台灣發展心臟外科手術初期,死亡率居高不下。直到30多年前,一群體外循環師抱著厚厚的英文字典苦學,和台灣心臟外科、麻醉科醫師共同精進心臟手術,挽救無數生命。

博仁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蘇上豪在他的著作「鐵與血之歌」中曾寫到,在心臟外科手術的演進中,最難的莫過於要找出方法,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呈現靜止、柔軟的狀態,手術才能順利進行,在這段時間,必須由機器取代它的功能,源源不斷提供身體「充氧血」,維持身體正常運作。

 


早在19世紀,科學家們就絞盡腦汁,要利用充氧血灌注離體的器官以延續活力,1812年法國學者更嘗試將一隻兔子砍頭,利用其他兔子動脈的充氧血灌注這顆離體的頭,卻因為沒有合適的「抗擬血劑」而失敗。

科學家歷經百年嘗試,不僅找到可以阻抗血液凝固的肝素(heparin),也逐步研發出現今使用的人工心肺機及葉克膜,讓患者的心肺功能可以暫時停止,成為沒有搏動的「無血」狀態。

體外循環師正是負責操控機器,維持患者生命的重要角色,避免患者因體外循環引起流血不止、灌流不足造成的中風、肝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隨醫療科技進步、人口老化,心臟血管手術已漸趨普及,但外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台灣心臟手術還不純熟的年代,心臟外科、麻醉科醫師和體循師不知背負多少患者的性命和壓力,一路把心臟外科帶到今天的境界。

台灣心臟外科研究發展協會成員、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袁明琦告訴中央社記者,40年前的台灣,有的寶寶一出生就有先天性心臟發育不良,成年人也常因風濕性心臟病導致心臟衰竭或是發生心肌梗塞,一旦犯病,不是沒錢治療就是沒法治療。

心臟疾病攸關患者生死,但在台灣醫療史上,心臟外科卻是相當「年輕」的科別。

早年因心臟手術死亡率居高不下,一聽到要動心臟手術,患者和家人的心情就如同面臨生離死別,心臟手術若能成功,真的是難能可貴的「意外」,醫護人員雖承受極大壓力,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

袁明琦笑說,在早期醫界,外科是最熱門的科別,「能開刀的醫師是神一般的存在」,因此神經外科、一般外科、骨科都是熱門科別,卻很少有人想去挑戰失敗率極高的心臟外科,因此接受心臟外科訓練的醫師大多是被長官指派去的。

一場心臟手術中,掌握患者性命的醫療人員,除了主刀醫師以外,還有無名英雄-體外循環師,他們就像駕駛艙中的副駕駛,病人能夠手術成功救命,體循師功不可沒。

早年台灣根本沒有所謂的體循師,但沒有體循師操作人工心肺機,手術幾乎不可能成功,因此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等單位分別從放射、醫技、護理等部門找人,送到國外受訓1個多月,這群人便是台灣第一批體循師。
 


袁明琦說,他曾聽老一輩分享,當時不像現在幾乎人人都懂英文、可用網路即時翻譯,那批體循師可是整天抱著厚厚的英語字典,向外國專家學習各種體循知識、研究人工心肺機用法,從動物實驗開始嘗試,奠定台灣的體循基礎,傳承至今。

● 心臟手術關鍵時刻 體循師既是助手又是援手

究竟有哪些手術需要有體循師在旁才能進行、他們又扮演哪些角色?袁明琦說,像是常見的心肌梗塞、血管動脈剝離,甚至是寶寶的心臟手術都需要體循師共同完成。

一般來說,心臟外科手術至少要花上3、4小時,最久長達10至20小時,整個過程中體循師都得全神貫注,先將患者血液引流到體外,由人工心肺機取代心臟及肺臟,這時心臟才能在低溫下停止跳動,由醫師接手進行手術。

手術過程中,體循師要時刻注意患者身體的酸鹼度、血壓、紅血球狀況,避免血液凝固,同時掌握時間提醒醫師停下手術,往麻痺的心臟裡灌入保護液維持心臟健康,「要是哪個環節出錯,這個患者可能就回不來了」。
 


「體循師是我的恩師」袁明琦說,以前他在接受心臟外科醫師培訓時,幾乎有一半的臨床知識是資深體循師教他的,體循師就像是心臟外科的第二隻手、第二雙眼,隨時緊盯患者的身體狀況,面臨緊急狀況時也會要求醫師停下手術,重新建立血液循環。

直到完成手術、準備讓心臟跳回來時,「成敗就在那一剎那」,如果病人心臟成功跳回來,醫師、體循師都會有種鬆口氣的感覺,但要是沒跳回來或發現手術沒做好,體循師就得在第一時間建立體外循環,抗壓力不可小覷。

● 被體制忽視的小人物 體循師貢獻在基層

「這些年來,台灣成就很多心臟外科醫師,但是大家都忘記體循師了」袁明琦感嘆,以一天8小時工作時間來算,一家醫院至少要養2至3名體循師才能符合24小時待命規定,但實際上很多醫院只有一名體循師,加上半夜是心肌梗塞發病高峰,體循師不僅得隨傳隨到,一旦遇上重大手術(俗稱「大刀」)也只好無限加班。

此外,體循師雖然要具備14類國考醫事人員資格才能受訓,但受訓後也只有體外循環技術學會發給的證書,沒有其他正式證照,其身分和地位也未被醫界重視,明明救人無數,卻永遠只是一名技術人員,領著和護理人員相當的薪水。

袁明琦說,他的恩師曾在台北榮總當了35年體循師,是院內第一批體循人員,那時人力不比現在,三不五時就會被叫回醫院支援手術,每當半夜家中電話、BBCall(呼叫器)大響,全家人都會從睡夢中驚醒,他顧不得睏、安撫不了哭鬧中的孩子,只能趕緊回撥電話、飆車到醫院,搞得全家人都相當崩潰。

心酸的是,當那名體循師同期的朋友,紛紛從技術人員晉升為技師時,他卻始終是最基層的技術人員,他付出一生努力救人,專業和貢獻卻難被外界肯定,也是不為人知的辛酸面。(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8/04/08 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