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巡田 清大智慧精準農業前進東協

2018/03/01 14:58
圖/中央社

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率領團隊,利用無人機、衛星空拍發展「智慧精準農業」,獲得東協商會肯定,今天簽訂合作備忘錄,將模式引入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國。

台灣農村勞動力老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學者投入將新興科技運用於傳統農業,不只解決缺工問題,還能創造商機。清大校長賀陳弘今天和台灣東協商會簽訂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

 


主導研發團隊的黃能富表示,智慧精準農業簡單來說就是「天地融合」。無人機在天上飛,地上則有溫度、濕度、光照的感測器,透過LoRa的長距離低功耗技術,最遠可將數據傳到20公里的基地台,再透過雲端和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

黃能富舉例,台灣因為夏季多雨,不利火龍果成長,必須改在冬季種植。然而冬天日照不足,晚上需「補光」,而燈光要開多少時間,就是成本的關鍵,開久了電費過高,必須精準、全自動化地做好燈光控制,讓火龍果照光品質均勻。

火龍果農場老闆劉世權透過清大表示,以前晚上都得騎機車巡田、看燈有沒有亮,巡一回要2小時,現在靠無人機只要20分鐘,省下許多人力。無人機還可在火龍果開花時,拍攝花朵數量,精準預測產量和收成日期,方便規劃出貨。
 


智慧精準農業技術也運用於雲林古坑的咖啡園,黃能富解釋,咖啡需要的是半日照,台灣農民把咖啡樹種在山坡地的檳榔樹下,人工採收經費高。如果上山才發現豆子太綠或太熟,就會浪費很多成本,因此透過科技計算最佳採收時間非常關鍵。

黃能富表示,台灣有非常多有經驗的農民,但大都年紀偏大,如何將他們的智慧保留、傳承下來,是未來的關鍵。研發團隊與農業專家們合作,建立智慧庫,讓台灣農業能永續經營。

上述技術將推廣到東南亞國家,台灣東協商會理事長盧日勝表示,東協加上印度有20億人,其中從事農業人口超過一半,是台商可以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基地,此時協助東協國家發展智慧農業,不僅可改善農民生活,也是最好的外交。

清大校長賀陳弘表示,農業4.0是需要跨領域合作,才能成就的事業,未來農夫不只是農夫,也會是工程師。清大每年有10來位具備生物科技和資訊「雙專長」的學生,這些人將是未來農業的好幫手。(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8/03/01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