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下的陸配  走過歲月憂生存

2017/11/21 08:55
圖/中央社

一個星期六下午,台灣兩岸姐妹交流互助協會成員顧希君選在辦公室受訪,雖是假日,訪談中仍不時有會員進進出出。隨著時間流逝,這些當年在潮流中來台的陸配仍憂心生存問題。

今年60多歲的顧希君以大陸配偶身分來台已逾18年,她坦言當年是為了經濟因素而選擇與沒有感情的榮民結婚,如今另一半過世,她面臨無處可入戶籍的困境,而有相同處境的陸配不在少數。

 


台灣自1987年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後,許多於1949年隨軍遷台的單身榮民尋親之餘,也在家鄉找到另一半。政府隨後再於1992年開放大陸配偶申請來台居留,大批如今稱為「新住民」的陸配自此一波波湧進台灣,早期幾乎都為女性。

回憶當年,來自浙江省舟山市的顧希君說,她當時離婚、有一個女兒需撫養,在人人都說「台灣遍地是黃金」的吸引力下,一心盼望來台,先是辦了假結婚到台灣,之後又透過仲介與年齡相差32歲的老兵成婚。

她說:「那時(嫁到台灣)是股潮流。在舟山,很多人為了嫁過來而離掉(離婚)。」
 


「那個年代,80%以上的大陸新娘是因為經濟因素要來台灣賺錢。」

顧希君記得,當時介紹費就花了人民幣4萬元(合約18萬台幣)。為了來台灣,她辭去工作、賣掉房子,還把12歲的女兒託給家人照顧。

為了賺錢和養活自己,顧希君來台後兼了4份工作,她感嘆其中辛酸不足為外人道。

談起沒有男女感情的另一半,她表示:「我就是吃、住在他家裡,有一個落腳的地方。」代價就是照顧老先生的生活起居和打理家務。

兩年多前,老先生去世後,顧希君在他子女要求下,被迫搬離住了10幾年的「家」,連戶籍也必須遷出。

顧希君至今對此憤憤難平,「不管怎樣,(我們)都是合法註冊的婚姻,今天連戶籍都沒地方放。」

訪談中途來到協會的黃文亞和韓亞淑一旁聽了,也忍不住搶著傾訴來台後的種種,那些精神上的孤寂和生活中的辛勞。說到傷心處,語速越來越急,聲調也不斷提高。
 


這兩名年齡相當、來台年份相近的大陸配偶與顧希君相同,當初嫁來台灣除了經濟因素,也是一種嚮往。黃文亞說:「那時候(嫁來台灣)是一個大氣候。」

黃文亞和韓亞淑目前都從事家庭清潔打掃職業,每個月約有兩萬多元收入,雖能自力更生,但對於未來,心頭卻有散不開的陰霾,因為隨著年紀增長,這份需要體力的工作能再做多久很難講。

韓亞淑直言:「我們現在就是擔心,房也沒、人也沒,以後無依無靠。」

顧希君等3人接受採訪時多次提到陸配的待遇不如外籍配偶。就拿取得身分證年限一事來說,外配需時4年,陸配則為6年。

立法院去年曾審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關於縮短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的修正條文,但最後仍維持6年不變。
 


顧希君認為這是明顯的歧視。韓亞淑則反覆訴說,老兵老公百年後,若他的子女不同意、不蓋章,依現行規定,她就無法拿到老先生半額的月退休俸。

2013年,顧希君和一些陸配發起成立「台灣兩岸姐妹交流互助協會」,除想透過協會協助有困難的陸配,也希望藉此爭取權益。協會目前在台有7個分會,約上千會員。

顧希君、黃文亞、韓亞淑這一代陸配的台灣配偶多半為老兵,不是已經離世,就是逐漸凋零,比老兵年輕許多的她們,最擔心日後在台灣的生存問題。來台13年的韓亞淑悠悠地說:「希望台灣政府能照顧我們。」(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17/11/21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