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社
在台灣深陷芬普尼雞蛋的食安恐懼之際,食藥署又在邊境檢出大潤發進口印度的「MOTI印度紅辣椒粉」殘留芬普尼。量販店是消費者採買進口食品的重要通路,業者如何把關?消費者又該如何保障自己食的安全?
以大潤發「MOTI印度紅辣椒粉」的案例來看,被檢出芬普尼、賽滅寧、愛殺松、施得圃、得克利、三落松、三賽唑等高達7種農藥與重金屬鉛殘留,令人咋舌;雖然在海關已被攔阻,並未入境,但打破不少消費者認為進口食品比較安全的刻板印象,也讓消費者質疑,進口商是否未做好海外供應商的查核工作。
大潤發公關郭建志解釋,「MOTI印度紅辣椒粉」在邊境檢查前,業者提供的產品標示成分、檢驗報告確實符合台灣法規;即使事前在文件檢查嚴謹,進口食品到了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邊境檢查,卻還是發生問題,進口食品把關仍須與政府聯手,才能防止不合格商品流入市面。
● 業者檢驗報告合規定 邊境檢查卻現形
業者寄望於政府的把關,但從邊境檢查不斷檢出類似「MOTI印度紅辣椒粉」的不合格案例來看,業者提供的產品標示與檢驗報告,並不代表食品都安全無虞,進口商或量販業者對於如何確保食品安全的溯源把關上,不該只是消極、被動的接受對方提供的文件。
除了第一關的邊境文件檢查與第二關食藥署抽驗外,三大量販業者大潤發、家樂福、愛買為求安全,第三關是在通路針對進口商品作一定頻率的抽檢。
家樂福每年實施抽檢計畫,針對不同項目進行固定時間與頻率的抽驗。愛買與大潤發也都需經品保人員抽檢,針對不同商品的風險性,交予SGS(瑞士SGS集團,在台灣為台灣檢驗公司)或公正的第三方檢驗。
家樂福行銷企劃部經理林夢紹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進口食品抽驗比例是依風險性從5%到30%,且因應食安事件與國內外的情報,針對高風險性商品,提高抽檢率,如之前進口橄欖油、米,都會做彈性的抽驗。
經過三道關卡的檢查抽驗,進口食品就能保證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
● 進口品項動輒上萬 成本考量未逐一送驗
不便具名的量販業者告訴中央社記者,「雖然食安的檢驗趨嚴,但檢驗的標準與效率跟不上法規的制定。」進口食品品項繁雜,動輒萬項以上,通路商無法將所有品項皆送驗,否則成本太高,只能提高售價,但量販就是以平價為優勢,提高售價會降低消費者購買動機。
業者也直言,商品在海關邊境檢查核可後才能進口到台灣,但在商品上架後,執行後續查驗也會有落差。有些經邊境抽驗過的商品,仍在地方衛生局檢驗時發現問題,業者最後只能自行回收賠償,苦吞所有成本。
● 不能只靠政府 量販自主檢驗應加強
「再完整的食安系統也無法完全防堵漏洞,就像即使有完整的法律規範,仍無法避免犯罪行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認為,政府的食品安全檢驗機制比過往更為完整,甚至目前抽驗比例高達8%,比歐美許多國家3%到5%高出許多,但進口食品畢竟是市場機制,政府能著力的空間有限,食安檢驗不能把責任都加諸在政府身上。
他指出,通路業者應該建立並公布商品完整產銷履歷,包含產地、生產、包裝、配送、銷售等資訊,供消費者查詢並安心採購,這樣做不僅廠商獲得信譽,也讓被動的食安機制轉為主動。他建議,通路業者除了可找有信譽與保證的大型國際食品廠合作,加強自主檢驗也不失為一種管道。
不過,湯琳翔也坦言,通路若為提高品質,要求食品商提供溯源檢驗,將讓議價空間變少,通路業者若增加自主檢驗也會累積成本,最後價格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以提供完整產銷履歷來說,連國內廠商的商品能提供者都不及1%,歐美國家目前也未全面落實。
● 選購進口食品 消費者基本動作不能少
但就現有機制來看,對消費者而言,中文標示是辨識進口食品成分內容物的管道,大潤發商品處進口組採購督導柳翠屏認為,中文標示一方面提供消費者對該食品的認知,一方面提供資料給衛生主管機關做後市場稽查依據。在食品安全有疑慮時,可以執行相關管理措施。
她建議,選購進口食品時,首先注意是否有合格中文標示,並註明製造產地、進口商、內容物、成分等資訊,同時還要檢查是否已經過期。再來,外包裝是否完整無破損,若可看到內容物,檢視有無異狀,例如不正常的沉澱、顏色異常混濁或有異物。
進口食品從海關到食藥署檢驗,再到零售通路商,等到架上,最後再被檢出問題時,已經是整個供應鏈的末端,下架、銷毀都為時已晚,湯琳翔認為,民眾判別食安的底限不該只是中文標示。提高進口商與通路業者的自主管理,採購時就注意對方提供的產銷履歷,幫民眾把關,也是替自身信譽加分。(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7/09/29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