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高溫、颱風接力 捐血變少庫存警戒

記者 戴元利 / 攝影 羅士朋 報導

2017/08/03 22:41

尼莎颱風剛過,近期又經常碰到高溫多雨天氣,民眾只要減少出門,全台血液庫存就會拉起警報。血液基金會統計,近5年來,台灣捐血的人數足足少了近9萬人,尤其是年輕人,捐血意願也比較低。由於台灣少子化嚴重,專家擔心,未來缺血恐怕變成長期趨勢,因此培養年輕人固定有捐血習慣,變得相當重要。

全台血液庫存拉警報,其中A型、B型、O型庫存,只剩4到7天,亮起黃色警戒,只有AB型維持綠燈,庫存剛剛好。

 


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黎蕾:「雨天然後太寒冷的時候,颱風又會放假,所以可能就是民眾也不出門,那我們可能也為了安全考量,有些捐血室(颱風天)是沒有開的,所以這個禮拜其實是一個非常,還在一個非常缺血的狀態。」

血液庫存量會因為天氣因素,高高低低,但近1、2年,時常處在缺血狀態,幸好全台各地捐血室,仍有不少熱心民眾挽起袖子,甚至為了捐血小板,一坐就是1個半鐘頭。

民眾:「因為血小板的話,2個禮拜就可以捐一次,那全血大概一次捐500(毫升),大概3個月才能捐一次,然後一年捐滿大概只能捐3次。」
 


民眾:「每2個禮拜都會固定捐,大概需要血小板的人也蠻多的啦,那其實平常都會......,不用的話也都代謝掉了,那能夠幫助人總是一件好事啊!」

40、50歲中年大叔,都是捐血常客,反觀年輕人的捐血量,卻越來越少,血液基金會統計,近5年來17歲到30歲的年輕人,捐血人數,從1年50幾萬降到41萬,驟減近9萬人,24歲以下年輕族群首次捐血人數,近10年來,也從2007年的12萬7千多人,降到去年的9萬6千多人。

進一步推估,由於台灣邁入高齡化和少子化,捐血量恐怕從2015年的231萬單位,到2030年只剩171萬單位,一旦量不足,最怕醫療現場鬧血荒。

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黎蕾:「其實少子化嘛,那當然就是整個年輕人的數量變少,那這當然是影響到我們整個,年輕人捐血的一個降低,年輕人的捐血率其實也是逐年在下降,表示說現在年輕人的捐血意願,跟以前來比較的話其實它也是降低的。」

每天各地捐血站,所收到的血,會送進台北或高雄實驗室,做血型、梅毒、肝功能和特殊血型等多項檢驗,確定血液合格安全後,才會出庫,送往有需求的醫療單位,為了因應時常缺血,以及血量可能越來越少的情況,醫療院所已在推行,病人血液管理。

血液基金會顧問醫師林東燦:「開刀前1個月就加鐵(攝取),他血紅素就上升啦,那上升他開刀的時候就可以少輸到血,你有在吃這種抗凝固劑的容易出血,那開刀前就要先停藥,比如說幾天、1個禮拜,那開刀的中間呢你也可以去,用更小的這個傷口減少(病人)他的出血。」

面對缺血現象,醫師態度審慎樂觀,由於醫療科技日漸進步,加上現在的手術,都會避免輸血浪費,用血量降低,因此未來供血趨勢還有待觀察。
 


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朱芳業:「在英國有個突破大家可能看到,就是所謂的永生紅血球,我可以在實驗室,你的血球我就可以幫你複製,所以這一塊以後的發展,它是很樂觀的,因為終於突破這樣的技術瓶頸,當然現在還很貴,那未來我相信是製程慢慢進步了,所以這個也是一個變數。」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聽來像老生常談,但捐血量下滑,恐怕變成長期趨勢,其實跟你我息息相關。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17/08/03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