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觀賞魚養殖技術世界知名,尤其是螢光魚的養殖技術更是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現在屏東的螢光魚研發業者,又成功養殖出長達30公分左右的螢光魚,創下世界首例。
記者李彥穎:「台灣的螢光魚技術越來越進步,現在還出現一隻將近30公分長的螢光魚,創下了世界首例。」
這一條螢光魚目前已經27公分,未來可以長到30公分,年齡更是長達20年,被螢光魚業者視為技術突破的里程碑,你看牠在魚缸慢慢游著,跟周圍的小型紅色螢光魚相比較,更凸顯出龐大體型,也因此這條魚被取名為天王,世界各國爭相邀約展覽。
螢光魚研發業者林育禾:「全世界現在就只有這邊、跟俄羅斯海參崴這個海生館有,我們有一隻在那邊展覽。」
林育禾從事觀賞魚事業已經30年,十多年前為了提高觀賞魚的產值,開始和國內各地的實驗室共同研究基因轉殖技術,2005年首先培育出這一種小型螢光魚,不只可以用在觀賞用途、也具有醫療研究價值,接著又在2010年推出這一種中型觀賞魚,尺寸可以超過8公分,創下世界首例。
螢光魚研發業者林育禾:「牠原本有綠色的、再有這個紅色的,牠身體就會有呈現多彩的顏色。」
螢光魚研究越來越上軌道,林育禾開始嘗試在同一條魚體內,植入兩種螢光色基因,讓一條魚可以同時發出紅色和綠色兩種螢光色,而且隨著體型變大,兩種螢光色彩還會產生混合變化,而讓林育禾最得意的,則是研發出這一種粉紅螢光色的神仙魚。
螢光魚研發業者林育禾:「現在牠的生物技術螢光魚,只有我們台灣有做成功,是全球首例而且是全球第一隻,觀賞魚裡面牠是有可以呈現粉紅色的,在中東的消費者他是有開價一隻3千塊美金。」
粉紅色的螢光神仙魚除了身體發出螢光之外,個性和原本的樣子沒有不同,所以當你靠近魚缸招手,神仙魚就會紛紛靠過來相當討喜,不過研發螢光魚的過程並不輕鬆。實驗室裡,林育禾組成的研發團隊正在進行魚苗配種,事先控制好排卵期的母魚、還有公魚同時放在魚缸,母魚排出的魚卵就會在水中受精,研究人員得趕緊把握時間,在30分鐘之內,利用超細的針頭把螢光基因打入受精卵,基因轉殖才容易成功。
螢光魚研發業者林育禾:「他現在動作就是這部儀器,會把我們剛剛想要轉殖的這些基因,把它吸到這個儀器裡面。」
透過顯微鏡頭,可以觀察到螢光基因打入魚卵的過程,因為基因本身沒有顏色,所以研究人員在轉殖基因的同時,加入了一點顏色作為辨識之用,估計體型最小的螢光魚,研發完成至少就要花1到2年,中型的螢光魚必須花3到4年,如果是天王這種等級的大型螢光魚必須花7到8年,為了配合整體產業發展,林育禾還以人工方式養殖出這一堆的螢光海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藍眼淚,可以做為魚缸布景的用途。
螢光魚研發業者林育禾:「現在這個階段,每一種新的螢光魚,牠一年在整個國際市場大概是有一億到兩億的市場,那如果我們現在是用的不同的商業模式,就是到每個國家跟他們當地的業者合作,去做整個螢光魚的展示,那這個牠的等於說是一個新的藍海市場,這市場大概是比透過原來傳統的通路高3到4倍。」
林育禾說台灣螢光魚業者技術,已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現在就看如何精益求精保持優勢。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6/10/19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