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態借地 還更好的家!台電學與「蝙蝠、候鳥」共存

記者 周祐萱 / 攝影 李延智 報導

2024/09/22 20:23

為了要提升生態永續的關注,就要先讓大眾,親自體驗生態,像是人壽公司,推出一款生態APP,邊走步道邊抓寶,但不是抓寶可夢,而是步道內的動植物「徽章蹤跡」,透過遊戲,讓大家更願意走入大自然,而生態保育觀念,台電也相當重視,特別是能源開發下,該如何兼具,因而發展出「生態電廠」,包含大豆復育、蝙蝠遷徙計畫等,強調生態共存。

圖/TVBS
 

大甲溪發電廠副廠長鄭財河:「最左邊這兩個是排砂道,然後緊接著是有九個排洪門。」

乘載著水力發電的重任,中部重要河川大甲溪,流域長達140公里,橫跨各種地形獨有的高度落差,成為發展水力發電的最佳選擇,其中一站就是流經馬鞍壩。

記者周祐萱:「這裡是台八線21K大甲溪發電廠馬鞍壩,為了要發電所以設立了水壩,但是會影響到原本魚類的生長環境,也因此為了要保育生態,他們特別設計了兩種不同的魚道,希望能夠作為中上游的連結。」
 

圖/TVBS

大甲溪發電廠副廠長鄭財河:「那右邊的你看它是一池一池,那顧名思義它就是水池式,它總共有72個,設計考量最主要目的,要讓有溯游特性的魚類,不會因為水壩的建立,阻擋牠的去路,依照魚種的屬性做發想,主魚道階梯式長144公尺,中間設有水池,提供魚類上溯停留休息,至於一旁的丹尼爾式魚道,專門給長度、量體小,而且較容易振動,運動性強的魚類,降低對牠們的生活衝擊,想辦法把影響降到最小。」

電廠特殊規劃,不能只有台電知道,乾脆轉個彎,讓民眾也能一探究竟。

大甲溪發電廠副廠長鄭財河:「玻璃面長青苔,理論上應該是滿均勻的,那我們看為什麼有一些有缺口亮亮的,其實那個是魚來吃青苔,那我們稱它是魚留下來的唇印。」

拉近和魚道的距離,觀景窗能親眼目睹,原生種魚類的實景,悠閒坐在這碰運氣,找尋牠們的身影。

大甲溪發電廠副廠長鄭財河:「讓民眾能夠更體會到說,發電跟生態之間,其實是可以取得平衡的,不像外面提到說你蓋個水庫,你整個生態就會,被滅絕掉了並不盡然,包括說我們也有做生態調查,那這整體的植物、動物,包括水生的、陸域的,天上飛的通通有,所以我們做過調查以後確保說,確定了也確定說,整個生態還是多樣,而且是平衡的。」

不只是魚類,這裡蘊藏著豐富物種,轉型成立馬鞍壩生態園區,像是在庫區內的一座小沙洲,被稱為「鷺鷥島」,透過望遠鏡能觀察島的周圍,有各式水鳥聚集的自然景致,四周也有多樣性原生種植物,在這都被視為寶物,因為生態維護是發電廠的業務中,重要且被重視的一環。

台電環境保護處處長吳政宏:「我們就是從北到南,我們大概幾個電廠都會發現,就是說其實在我們,電廠的這個場域裡面,那跟環境之間跟生態之間有很多,它是這個兼容並蓄然後生態共存,當外界他們有機會,來到我們電廠的時候,不管是水力不管是火力,他們就可以發現說原來,其實跟生態之間跟電廠之間,沒有那麼違和。」
 


「生態電廠」成了努力目標,包含南投萬大發電廠發起,復育台灣原生種大豆計畫,高雄興達火力發電廠,一旁的永安溼地,也開始縮減開發面積,要打造候鳥的安心棲地,就連台西風力發電廠,也有蝙蝠遷徙計畫。

台電環境保護處處長吳政宏:「從國外的案例看起來,是會造成這個蝙蝠生態的一些威脅,我們希望幫蝙蝠搬家,能夠讓牠從原來的棲地,那透過我們設置,所謂的蝙蝠巢箱的方式,能夠讓牠喜歡先住,這個從原來的牠的家然後改變到,住到我們的蝙蝠巢箱裡面去,既然我們是跟當地的,這些生態借了這個地,我們就應該還給牠一個更好的家,想把這樣的理念傳遞出去。」

生態電廠積極轉型成環境教育場所,要擺脫以往對於發電,勢必大幅破壞環境的負面標籤,讓民眾也能參訪,進而理解認同成為觀光秘境,而積極讓生態融入日常生活中,逐漸成為趨勢。

圖/TVBS

APP開發團隊成員何映翰VS小孩:「我們一起來去尋寶吧,好那我們去富陽生態步道了吧。」
 

不是抓寶可夢,而是在步道內的動植物蹤跡,只要你靠近,APP自動就會跳出徽章。

APP開發團隊成員何映翰VS小孩:「你看你看有沒有看到,哇好酷喔,我們剛剛有點驚動到牠了,我們蒐集到大鳳蝶,你快來看看這附近有沒有大鳳蝶。」

越爬越起勁激起小朋友,想蒐集完成的動力,因為發想者自己就有兩個小孩,深深體會到寓教於樂的重要性,遊戲體驗更能吸引小孩目光。

APP開發團隊成員何映翰:「平常就很喜歡帶小朋友,去認識一些大自然生態,那我們會先藉由書籍初步認識之後,再帶他們去大自然裡面走走,所以他們先藉由初階的認識,走到大自然就更有共鳴,那我就想說如果這個APP,在我書籍之外可以幫助我在走,這些自然生態的同時,可以隨時拿出來跟他們看說,我可以馬上跟他介紹,這個步道上面有什麼的生態,然後就可以讓他們可以認識更多,同時他們也會覺得,哇媽媽好厲害喔。」

因此全台選了30條步道,匯集131個生態,上線不到半年累積1萬3千多次的下載量,做出差異化特色。

APP開發團隊成員何映翰:「要讓生態可以得到永續的保護,最重要是讓大家,可以認識這樣子的自然生態,同時介紹生態之外,也讓大家藉由這個APP,可以去大自然走走,那要啟動大家可以去大自然走走,就是加一些趣味性在這個APP裡面。」

不只單純的走步道尋寶,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還整合健康紀錄,包含步行數等數據,甚至排碳量也能算出來。

APP使用者郭哲睿:「它有運動數據跟健康數據,就是你在走完這個活動的時候,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步數,我覺得這個是現代人,比較在乎的事情,我覺得這個APP就是有多功能。」

不會只是走步道而已,為了就是增加民眾健走的意願,多和大自然相處,進而也能喚起對環境保育的關注,共存共榮愛護這塊土地。




 

◤2025理財新知◢

👉你一定要知道的2025最新產業個股趨勢

👉多位理財專家齊聚 高勝率實戰操作分享

👉2025投資新知X線上抽獎一魚兩吃


更新時間:2024/09/22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