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台北市的人口,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輩,是六都中老人占比最高的,而因為少子化的衝擊,其實全台各小學都會面臨學生數和班級大量縮減,那這些閒置空間,就可以運用做為長照服務據點,像是托老所等等,只是「老幼共學」的願景,被部分居民認為是「鄰避設施」,在推動中很不容易,為何有人會害怕?為何這對老人家有幫助,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音樂:「小城故事真不錯。」
職能治療師徐瑛雅:「出力,用力。」
隨著老歌音樂節奏,長輩們拉著彈力帶做運動,每個人都很專注,或是兩兩一組,用彈力帶運送球,訓練爺爺奶奶的手眼協調,其實如果不說,旁人感覺不出來,他們是失智症長輩。
失智症長輩家屬潘小姐:「(接觸)上課前,她(婆婆)在家裡是就是焦慮的,然後每天就是不曉得她要做什麼,我們帶她去上課之後,她上早上,白天上得很開心,回去之後,她就很,吃完午飯,她就做她就休息了,所以她其實回去的情緒是穩定的,然後所以我們就覺得,上課前跟上課後,她發生很大的變化。」
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個管組組長林紹蘋:「肢體或者是肌肉,久沒有用都會慢慢地退化,那來這邊上課的話,我們會有專業的像是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他透過一些遊戲的方式,然後讓長輩動動手,不管是大肢體啊、手啊、腳啊這些,透過一些遊戲的方式,讓長輩們比較願意,比較願意運動、活動,因為在家裡面其實,你要長輩去運動,或者你說帶他去跑步或者是做什麼運動,其實他們可能比較不願意,可是來這邊是團體生活(有動力動)。」
很特別的是,長輩上課的地點是在國小裡面,老松國小是台北市第一間設置失智症據點的小學,主要服務輕度失智和疑似失智症者,在過去1966年時,全校有158班,上萬名學生,時隔56年,現在只剩下500多名學生,而閒置的空間,就可以有效運用,幾年前,在衛生局和社會局規劃要設置,由鄰近的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主導。
時任台北市老松國小校長林明助:「用教師晨會的時間,我們跟...請醫院這邊來跟老師們說明,那另外一個就是當然是要對家長(說明),因為家長最關心,大家覺得進到學校來,安心不安心,安全不安全這個問題,那我們也是拜託和平醫院服務據點這邊,來做這樣的溝通,那大致上都有一個比較好的共識,有一次我碰到一個我們小學生的家長,跟我說,我說你怎麼在這個樓上,她說我送我媽媽過來這邊上課,她跟我說很謝謝學校願意提供這樣的場域,她說媽媽看到這個很大的一個場域,其實那個心情,其實我們講說,老人家看到這麼大的一個空間,尤其看到有時候小朋友在那邊活動,其實有時候對他來講,也應該也是一種治療,就是他可能可以喚起他童年。」
長輩和學生共處在校園內,他們透過安排不同動線、不同時間出入校門來錯開,2019年進駐到現在,也沒發生過長者走失和任何衝突,校方和醫院做了很多努力,就是希望大家能更了解失智症;而台北市政府規劃在芝山國小,設置第一間校園老人日間照顧中心,之前遭遇到不少家長反對。
時任台北市社會局局長周榆修:「(當時家長反對理由)日照中心進去之後,因為是不是(老人)有就醫需求,所以這個救護車會四處跑,這是第一個。但他是日照,他就是,白話文就是托老所,他不是住宿型機構,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說,對於失能失智的長輩,有一些資訊,因為資訊的落差,演變而來的也許是恐慌或恐懼,譬如說覺得失智症的長輩,就一定會攻擊這一類(誤解)。」
日照中心由社會局負責,台北市開發很早,要另外找地點布建很不容易,少子化衝擊下,閒置空間發展成多元用途是趨勢,而現在台北市人口,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輩。
時任台北市社會局局長周榆修:「芝山這個案子,我們出入的門是另外設,教育局也很協助,就府內單位,我們另外設,那保全也另外再增加,那電梯也做了一些調整,就是讓它變成雙開,然後這個時段上也控制,然後對於這個活動範圍的這個,適度的這個區隔,他(失智症長輩)不是陌生人,他極有可能是你們(住家)同一個電梯,樓上樓下的伯伯或爺爺或奶奶,或者是就是你隔街對門的爺爺或奶奶,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應該是要拜託大家,就是多一點思考。」
市府盡全力溝通,降低民眾疑慮,我們未來都會老,也都還在學習變老課題,創造老幼共學的友善環境,讓每個人都能老有所終,快樂安心變老。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3/01/24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