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中風、心肌梗塞都跟「這病」有關 健保年花357億│甜蜜危機糖尿病之島

記者 王薏絜 / 攝影 柯勝雄 報導

2022/11/13 00:33

糖尿病就像是器官泡在糖水中,如果沒有控制好血糖,會產生相當多的併發症,包括洗腎、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10大燒錢疾病,第一名是慢性腎臟病,像是洗腎,第二名是第二型糖尿病,兩個疾病加起來,就佔了一年健保總額的快12%,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健保花在慢性病的錢,只怕會越來越多,而糖尿病只要控制好血糖,定期做檢查,就可以大幅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萬芳醫院護理師vs.病患鄭先生:「你體重66.2嗎(對),需要扣(掉)衣服嗎(不用)不用。」

血液透析治療前,得測量確認體重體溫血壓,護理師再幫病人的導管傷口換藥,一切就緒後,打上兩支針,一支針是將血液引流出來,經過人工腎臟也就是透析器,進行毒素和水分的排除後,乾淨的血液,再經由另一條導管回到體內。

萬芳醫院護理師vs.病患鄭先生:「你溫度要多少,溫度36好不好(對),好若是有不舒服要講。」
 

每次洗腎要花4小時,每周得來醫院3次,55歲的鄭先生,在10年前確診糖尿病。

糖尿病友鄭先生:「我沒有太在意,我也是這樣生活,就是看醫生拿藥吃藥,一樣這樣生活,沒有意識到以後那個病變的時候,很多病因都出來了,現在才有感覺。」

鄭先生說當年罹患糖尿病後,雖然有吃藥,但還是常熬夜,飲食也沒有改變節制,先是眼睛出問題只有一眼能看到,2022年突然...。

糖尿病友鄭先生:「就是(全身皮膚)癢到你抓到流血,還想再抓,你就是控制不住那種癢,就是你在睡覺的時候,也是不自覺一直抓,因為皮膚科我看很多次了,可是就是...,他也是說你這要去看那個腎臟科了,那個(醫生)就是解說尿毒,就是已經接近五期了,那五期就是晚期了,五期了五期就要準備洗腎。」


在家人的鼓勵陪伴和醫療團隊的協助下,鄭先生努力改善生活型態,接受我們採訪,也是希望提醒更多人,要注意糖尿病的併發症。

資深記者王薏絜:「當我們的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就等於是讓我們的器官泡在糖水裡,糖尿病患常見的慢性併發症,包括了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還有心血管疾病等等,來看一個驚人的數據,台灣的洗腎病患當中,就有一半左右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醫生說在門診中,糖尿病控制不好的病患,一種是沒有去改變生活型態,另一種是對藥物的迷思。
 


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漢文:「每個月都會有碰到一些,新發現他有糖尿病的人,他會不想要用藥,可能有3、4成的人,會一開始會有這個想法,那對病人來說他其實他,他沒有他一開始可能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他會覺得他為什麼現在就要開始吃藥,那他本來是可能沒有疾病的狀態,那開始吃藥之後就...,很明顯是對他來說,是處在有疾病的狀態,但是就醫療端這邊就會,目標是希望他血糖能夠控制住,然後我們要避免,他以後10幾年之後的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所以就會希望他趕快開始治療。」


不少人以為一旦開始吃藥或打針,就得持續一輩子,其實血糖控制不錯,是有可能停藥的,還有人逃避吃藥,是逃避得承認自己是糖尿病患的事實,但逃不了糖尿病對身體器官的危害。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楊韻紅:「那我們就是這樣往下壓,壓兩秒到五秒之後放開,如果你是凹陷下去,0.2公分以上就算是水腫,

但像這種馬上就浮起來的就不算。」
 

以腎臟病變來說,除了觀察自己有沒有水腫,還可以注意...。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楊韻紅:「病人察覺到,應該是會有尿液裡面有泡泡那樣子,那個泡泡當然就是正常人也會有一點,但是如果是蛋白尿的話,它可能會泡泡會比較大小不一,或者是不容易消失,你可能看著它大概幾分鐘也不會消失,甚至有些很多的時候,你把馬桶沖掉,它可能還會就是還是在那個馬桶上面,那種就是比較像是蛋白尿,造成的一個泡泡尿的狀況這樣。」


醫生建議糖尿病患,每6個月,抽血驗尿一次來追蹤腎臟情況,相當重要,在衛福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排名第九,死亡人數,從104年的4千1百多人,108年破5千,110年有5千4百多人死於腎臟疾病。

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110年健保門、住診醫療費用,10大燒錢疾病排行,第一名是慢性腎臟疾病,費用高達565.69億元,洗腎人口不少,其次是第二型糖尿病,花費357.89億元,而這一年的健保總額是7842億元,光這兩個疾病加總的費用,就佔健保總額快12%,台灣人口老化嚴重,未來健保在慢性病的花費,恐怕只會更多。

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專業技術師:「我們這個檢查,主要是要檢查血管裡,有沒有阻塞或硬化的,那我們雙手雙腳都會幫你綁上壓脈帶,就跟量血壓一樣你放輕鬆就好了。」

這是周邊血管功能檢查儀,非侵入式不會疼痛,短短5分鐘就能完成檢查,用腳踝和上臂的血壓比值,可記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程度,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醫生建議糖友至少一年要檢查一次。


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我們糖尿病的併發症裡面,比較這個麻煩的是大血管的病變,大血管的病變,可能就牽涉到包括,它等發生的時候,都已經這個可能太晚了,比如說他一來就中風,或一來就已經心肌梗塞,可能一來就已經腳部都黑掉了,周邊血管塞住,所以這部分的話,我們現在強調的是一個預防醫學的概念,所以我常常會衛教他們說,你得到糖尿病它其實不是病,你只要不要讓它併發症產生。」

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特別能體會病患的不安和辛苦,他在國中時,被診斷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會想當醫生之後又選擇新陳代謝科,一方面想照顧好自己身體,一方面他也希望能照顧相同處境的病人。」

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在年紀比較輕的這個階段,所以當時也曾經因為這個,比如說去嘗試偏方,沒有注射胰島素,而導致這個酮酸血症住院,然後進加護病房,等於從這個鬼門關又走了一圈回來,然後才開始對這個疾病,慢慢接受融入生活裡面,所以中間大概前面兩三年,的確這個需要一些適應期,那到現在將近35年的時間,那它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林嘉鴻醫師常跟患者分享,對抗糖尿病的經驗,鼓勵病人好好接受正規醫療,他更投入第一型糖尿病的研究,之前林口長庚團隊,收集1萬多位第一型糖尿病患資料,當中具有第二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有1千3百多位,和9千多位,沒有第二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型糖尿病患若有一等親屬,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而且自己發病年齡小於20歲,他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人增加2.61倍,再進一步看小血管病變,腎臟病變風險增加1.44倍,視網膜病變風險增加1.28倍,神經病變風險增加1.24倍,運用家族史找出高危險族群,希望及早預防,降低發生併發症的風險,這個研究後來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上。


而不管是哪一型糖尿病,要穩定血糖,得三管齊下缺一不可。

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對於我們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飲食跟運動大概都有,各佔三分之一的一個重要性,運動可以讓我們的新陳代謝,恢復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也能加速胰島素的作用,減少胰島素的阻抗,所以對於我們很多病患來說,這兩方面其實常常有時候是被忽略的,對我而言其實這兩個是,反而是我更重視的地方。」

糖尿病不是絕症,但也不能輕忽才能遠離併發症,正視疾病積極面對,才能健康地與它和平共處。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2/11/13 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