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圖/TVBS資料畫面)
端午節是華人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與東亞其他地區的端午節同源於中國端午節。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華人地區歷史人物,最廣為人知的是紀念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殺殉國。演變到現在,到了端午節這天,有些傳統習俗就保留下來,以下是端午節常見的9大習俗。
更多新聞:端午節粽子戰爭再起!老饕激推6大內餡 它成靈魂不可少
1.包粽子、吃粽子:
提到端午節由來,大家熟知是紀念屈原,當年他投江,民眾為了防止水中的魚蝦等動物,啃食屈原的屍體,因此就將白米放入竹筒內再投入水中,祈求水中生物別吃他的遺體。久而久之,包粽子、吃粽子這就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
2.划龍舟:
划龍舟的起源,據傳是屈原投江之後,民眾划船找尋遺體,久而久之就演變成划龍舟的由來。儘管當時所有人都找尋屈原遺體未果,但划龍舟也成為紀念屈原的一項運動,希望勇喧鬧的鼓聲以及歌聲嚇跑會吃掉屈原的軀體,也以此紀念屈原的節操。
3.掛艾蒲:
傳統習俗以來,農曆5月又被稱為「惡月」,因此端午節習俗中,不少是跟驅毒避邪有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掛艾蒲。其中艾蒲指的並非是菖蒲這種單一植物,這也泛指菖蒲、艾草、蘭草等芬香類植物。傳說掛上這些植物可保佑家中免受「五毒」入侵。相信許多人都會有印象,長輩總是會準時的在端午節將蒼樸艾草捆好,插在家門口。
4.喝雄黃酒:
過去是傳統農業社會,雄黃是當作殺蟲劑、除草劑的原料,民眾會利用端午節這天,飲用雄黃酒來達到避邪或是治病的功能。古時人們更會將雄黃磨成粉末釀酒喝,祈求喝下後對自己能有相同的功效,避邪、健體,但以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說,卻不是人們適合飲用的酒類,原因是裡面的「雄黃」含有砷這項的對人體有毒的物質,是會造成傷害的。
5.立蛋:
相傳古時候端午節這天,人民會把雞蛋或錢幣直立在地板上,傳說認為正午時分陽氣最重,可以把蛋和錢幣立起來,成功者就能獲得好運,即可吸取天地陽氣,因此流傳下來,每到端午節就會有民眾嘗試看看。
6.戴香包;
據悉,香包的由來也是和避邪有關,除了掛在身上討喜之外,因為香包裡面包有沈香、艾葉、菖蒲石、蒼朮、薄荷、藿香、丁香公、川椒、佩蘭、桂官、益智仁、白豆蔻、肉豆蔻、冰片、小茴香等成分具備驅蚊的功效,戴香包寓意著助你驅蚊、除疫。
7.貼神符:
先前提到,農曆5月傳統上被視為惡月,尤其5月5日更是惡月惡日,因此民眾都認為這天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就會進行不同的拜神儀式,包括貼神符、拜瘟祖大神,避免讓瘟神降臨或鬼魂附體,引致疾病。
8.纏五彩絲線:
據傳統習俗來說,民眾纏五彩絲線,可以防止被惡龍吃掉,因此古人會把五絲彩線掛在手上或纏在身上,祈求能多福長命百歲。
9.驅五毒:
所謂的五毒,是指蛇、蠍、壁虎、蜈蚣、蟾蜍五種生物,相傳他們身帶禍害。因此每當到了端午節時,古人就會把五毒的圖像剪下來,貼到門、窗,甚至小孩的手上,就好像農曆新年會貼揮春一樣,祈求平安,防害防病。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2/06/03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