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為紀念梅貽琦校長逝世六十週年,由通識教育中心策劃一系列以「梅校長與清華故事」為題之講座活動,緬懷梅校長對清華的貢獻和對中國教育的恩澤。5月19日上午十時則於梅校長墓園舉辦永懷師恩活動緬懷梅校長,晚間七時則於清華大學旺宏館國際會議廳舉辦梅貽琦校長紀念座談會。本次活動邀請到曾出版「大學與大師」、「南渡北歸」等數十部文學作品的大陸知名作家岳南先生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陳力俊校長進行「梅貽琦與清華精神」的主題座談,兩人將細數梅校長與清華的情緣、談梅校長的風範與精神,及其如何影響清華的發展,成就今日一流之大學,成為兩岸清華「永遠的校長」。
1962年5月19日梅校長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3歲。梅貽琦校長服務兩岸清華大學四十七年,擔任校長三十一年。他身後安葬於新竹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梅園」。
梅貽琦先生為庚子賠款第一批清華赴美留學生。1915年學成後返回清華任教,1933年12月出任校長。1937年至1945年間,時值對日抗戰,梅校長與北大、南開合組長沙臨時大學,帶領清華師生一路南遷至雲南昆明,後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梅校長以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身份主持校務。1955年梅校長奉召返台,籌劃清華大學於台灣新竹復校事宜和設立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擔任清華大學新竹復校後的首任校長,直至1962年辭世止。在台期間他曾擔任教育部長、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62年2月當選第4屆中研院院士。
梅貽琦先生,字月涵,天津人,1889年12月29日生,1909年考取「遊美學務處」第一批留美學生,入美國麻省伍斯特理工學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攻讀電機工程,1914年獲學士學位。1915年返回母校國立清華大學任教,曾任物理系主任、教務長等職,1933年12月出任校長。1937年至1945年間,時值對日抗戰,梅校長與北大、南開合組長沙臨時大學,帶領清華師生一路南遷至雲南昆明,後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梅校長以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身份主持校務。
梅先生1953年任教育部在美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1955年奉召返台,籌建清華大學於台灣新竹復校事宜和設立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其擔任清華大學新竹復校後的首任校長至1962年辭世,在台期間曾擔任教育部長、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62年2月當選第4屆中研院院士。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主任翁曉玲表示,梅貽琦校長是二十世紀偉大的教育家。他重視師道、廣納良材,曾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他亦提倡通識教育、自由學術與教授治校等先進辦校理念,開創清華大學自由、獨立與氣度寬宏的學風。在那個動盪不安、世事艱危的年代,梅校長愛國護校、無私奉獻予莘莘學子,其高風亮節之情操,令人景仰。清華大學因有梅校長掌舵,帶領清華師生克服艱辛,才一步步樹立起清華屹立不搖的學術地位。梅校長一生盡瘁清華,貢獻殊偉。他是大師中的大師,兩岸清華永遠的校長,其人品行事,足為世代師表。舉辦此一系列活動的目的是期勉師生能效法大師的風範、擔當與斯文,思考身為知識份子的責任與使命。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05/17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