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猝死非老人專利! 北市非獨老死亡數字比獨老還高

記者 徐葳倫 / 攝影 何佳陽 報導

2021/01/11 23:00

「獨居」問題多!藝人羅霈穎、小鬼黃鴻升先後猝死家中,震驚社會。根據台北市統計,非獨老的死亡數字,竟然比獨老還要高,不只北市議員呼籲得擴大社會服務,學者評估,要兼顧成本和長照,甚至未來擴及到一般人,除了得從改變觀念下手,還得搭配科技產品,才能趕的及應變這股獨居浪潮。

 

曾壽惠阿嬤:「到這邊路上都很安全,沒有車子。」

走起路來,健步如飛,今年已經81歲的曾壽惠阿嬤,早上起床的第一個行程,就是到公園健走,常常一走就是兩個小時。

曾壽惠阿嬤:「我只走到大稻埕再過去。」
 

除了健走,針線活也難不倒她,平常還會到北市社福機構上課,把退休生活安排的滿滿滿。

曾壽惠阿嬤:「以前是10堂課,最近兩三年改8堂課,所以我都把它選滿,那晚上我又去上客語書法啦,一個人你回來家裡也沒做什麼啊,所以就能夠學習的,就盡量來學。」


強調活到老學到老,像曾壽惠阿嬤一樣的獨居長輩,不斷在增加當中,以北市為例,2017年到2019年的獨居長者,分別有4744人、5133人、5507人,逐年在成長。

記者徐葳倫:「獨居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可別以為只有長輩才需要外界關懷,根據北市統計,2018年獨居在宅往生數有82人,2019年有134人,而其中非獨老獨居者2018年在宅往生數有50人,2019年有84人,其中年齡都介於40到55歲之間,高達整體比例的6成那麼高。」

像前些日子,藝人羅霈穎、小鬼黃鴻升先後猝死家中,剛好都一個人住,引發社會震驚。北市議員戴錫欽就發現,獨居者反而是一般人、非長者的死亡率較高,人口占比不小,但卻缺乏社會關懷機制。

北市議員(國)戴錫欽:「一般比較青壯的人,他可能自己的健康上面,比較不會有太大的疑慮,也比較不會像長者一般,不管是去接受市政府跟社會局相關協助,或相關配套措施,所以以至於在突發狀況的時候,在緊急救護的時間上面,有可能因此被耽擱了,我們也希望社會局這一方面,能夠跟民間的業者來配合,作為一個啟蒙階段的推廣。」

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股長莊勝堯:「其實我們本府社會局,也有針對這個議題來做研議,那我們希望採行的方式是,透過推廣及宣導的方式,讓這些民眾,能夠了解緊急救援的資訊以及重要性。」
 



獨居已經不再是「老人專利」,社會結構以及家庭觀念的轉變,讓獨居戶變成一種趨勢;像這樣獨居、單獨生活的人,根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高達287萬戶,2019年來到295萬,若每年以2.2%的速度成長,2020年已經突破300萬戶,等於台灣有13%的人,是一個人居住。學者呼籲,社會結構改變速度太快,應該先從觀念來下手。

東吳社會學系教授劉維公:「單身然後自己一個人過生活,它已經變成是一種新型態的價值觀,這個趨勢我想世界各國政府,或是學者專家,大概都確定這個趨勢是非常清楚的,那當然馬上大家會想到可能就是長照政策,可是這邊我們其實會極力呼籲的是說,一個層面當然叫善用科技,現在科技不管人工智慧也好,機器人也好,這種獨居人口越來越多,它是一個新常態,所以更要灌輸的是,可能對一般人,你怎麼去關心他們。」

這波獨居浪潮來的太快,避免「孤獨死」不再是高齡者的課題,已經不光是砸大錢、廣設長照機構,就能解決的社會問題,如何兼顧成本,與照護,值得政府和民間審慎思考。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更新時間:2021/01/11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