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難管教? 碎念、侵犯隱私恐造成嚴重後果

編輯 王家瑜 報導

2020/10/08 16:02
用錯誤的方式管教孩子,可能讓他離你越來越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一名17歲少女因為父母感情不睦、經常為離婚而爭執,使她無心於課業、成績下滑,但家長沒有加以溝通,而是以責罵的方式處理,反而讓她越來越叛逆,開始染髮、喝酒、沉迷網咖,甚至以自殘來緩解情緒。

青少年心理健康 須仰賴親子溝通

 

父母認為少女只是「想吸引注意」,更加不諒解,卻未發現她的心理健康已經出問題,親子衝突越演越烈,少女更曾因為自殺未遂而被送醫。據衛福部統計,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年攀升,108年更高居青少年死因第二位,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

台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許雅惠說明,青春期是兒童發展到成人的重要過渡期,良好的親子關係至關重要,親子之間如果疏於溝通或相處方式不當,可能導致孩子激進反抗,加劇關係惡化,無法發展出良好的自我認同,恐造成角色混淆、心智年齡停留,未來無法脫離家庭步入社會。


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家長們可能不經意地使用了錯誤的教養方式,恐怕會將孩子的心越推越遠;孩子很可能為了尋求關注與認同,而做出極端行為。許雅惠建議,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留意以下4個親子溝通方式:
 


1. 不要經常碎碎念、鼓勵孩子表達
父母碎念,孩子在一旁漫不經心或怒目相視,這樣的場景在許多家庭都曾出現。隨著網路普及,青春期孩子缺乏面對面溝通,可能無法好好表達內心的想法;父母應以「引導」取代「要求」或「命令」,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感覺被尊重,也能訓練表達能力。

2. 不要侵犯孩子的隱私
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性及個人意識增強,尤其希望擁有私人領域,例如房間、日記、信件等,然而家長常以「關心」為名,實為「侵犯隱私」;家長們記得要尊重孩子,給予私人空間與信任,孩子才會學著尊重別人。

3. 不要凡事都禁止
青春期的孩子腦部蓬勃發展,出現自我意識,想展現獨特自我,例如嘗試染燙髮、打耳洞等冒險活動,但往往與父母固有觀念衝突。家長可引導孩子思考,做這些事的意義及後果,並事先說好規則、給予選項,不對事件做好壞論定,而是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以降低摩擦。

4. 切勿直接批判
父母直接的否定和批判,會降低孩子的自信及自尊,不妨先了解事件動機、細節,再給予建議及選項,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以免引發極度反彈,甚至從事更危險的事。

原文請見:經常碎碎念、否定孩子意見…家長常做4件事 恐讓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惡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20/10/08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