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粗獷主義建築 SOS拯救混凝土之獸

記者 凃鴻恩 / 攝影 李皇龍 顏睿陞 報導

2020/09/18 21:17

1950到1960年代,台灣建築跟上國際潮流,流行過《粗獷主義建築》,至少留下6棟經典建物,近日德國建築博物館和台灣合辦了大展,藝文潮的報導。

 

2017年德國建築博物館展出,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2020年夏天,德國和台灣合作,在台北推出這項大展,國內建築系學生手做模型參與展出。

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不是我們把圖面給學生,叫學生做模型而已,而是他們自己從研究的階段開始,自己畫圖,然後再做成實際大比例的模型。」

高雄的三信家商,由建築師陳仁和設計1964年完工,波浪起伏的走廊,正反面都相當經典。
 

台灣策展人王俊雄:「這個地方比較高,這邊比較低這邊比較高,(學生不會暈車吼),這個迴旋梯在結構上是很困難的,因為他中間只做了一根樑。」

位於八里的聖心女中1967年完工,是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設計。


台灣策展人王俊雄:「這個是山坡地,(聖心女中)後面是觀音山,所以這個房子等於是鑲到山坡地裡面。」

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也帶領我們來到中研院美國研究所,欣賞1972年王秋華設計的建築物,設計師針對北市南港低窪地勢架高建物。」

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這面是朝南,等於是讓比較好的光線可以進到室內去,這個高度其實就是水啦,他們在算水的高度,就是差不多到這個地方,你看到的都是整磚(全磚),具有手工藝的感覺。」

小陽台可以透透氣小而美。

一方小樓梯流線且3D視覺,反映出設計師用心的巧思。
 


台灣策展人王俊雄:「你可以看到這邊的做法,是讓人出來以後還可以往下走。」

台灣另一處粗獷主義經典建築,是台北醫學大學的3棟大樓,這是建築師吳明修設計,1965年興建完工。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就粗獷主義來講,它比較喜歡材料原始的,很忠實的呈現,好比說你裡面看到的是磚,外面看到的就是磚,裡面是水泥,就把水泥直接呈現出來。」

走到教室走廊,狀似蜂巢的多角形地板磁磚,搭配著混凝土長椅,出奇的寧靜簡約美。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它本身不只是欄杆,(好懷舊喔這種椅子),你看這個樣子,(可以坐,下來一下嗎),它可以坐下來。」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他四面都是用走廊,一方面遮陽太陽曬不進來,一方面通風,一方面你看學生下課的時候,還可以在這邊有些交流。」


走廊都有做落水頭整齊一致,它們化身為建築的一部份,長椅之間有凹口,也是視野的延伸。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現在很多做法是我加一根管子(排水),加一根管子其實沒有那麼美觀,所以他(吳明修)的作法是,做了一個出水口突出來。」

清水紅磚歷經60個寒暑,堅實依舊鮮麗如昨。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你看這邊這磚頭是做斜的傾斜的,所以下雨天,萬一雨水颱風天雨水打進來,它也不會進到裡面。」

經過樓梯間,清水混凝土做的牆面,有早年施做清楚模板痕跡。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小窗戶然後看到對面的山景,(對面這個開闊的不得了),對很漂亮喔。」

樓梯間設計小陽台,且有兩個進出口。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這個陽台有個排水的洞,(還是這個規格)對,還是這規格還是這個作法。」


所以它是一個框景,有點像每個框景是一幅畫,從綠變成藍天變成白雲,光線灑下來這個清水磚,(這樹就延伸到廊道好漂亮喔),樹的聲音風的聲音。

欄杆的轉角全空沒有支架,也是極大特色。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人與人之間互動的一些巧思,吳明修先生做得非常好。」

或陽光明媚或浮雲蔽日,或秋風春雨世事移轉,台灣的粗獷主義建築被完好保存,它以實用美學與後人同行。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0/09/18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