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給人的印象,從小功課好,很會念書,才能考上醫學院。這個令人稱羨職業,也有醫師選擇想要多元發展,帶您來看看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係,有一位年輕復健科醫師吳沛燊,他的避險之道就是多角化經營。
過去,他因為興趣,從台大電機系轉系錄取醫學系,順利成為醫師後,又自學資料科學,目前他的副業,是協助多家知名企業,透過AI大數據整合內部的資料系統。
醫藥記者蔣志偉:「醫師的養成教育真的是相當不容易,一路從醫學生到主治醫師,至少得花十年時間,而像他今年32歲的吳沛燊,他在住院醫師階段,除了對臨床有很高度興趣之外,他同時還會AI人工大數據,另外一個就是他還會針灸,因此被很多人稱為斜槓醫師。」
復健專科醫師吳沛燊:「那個表單這樣子改是OK的嗎,對,要再加一個變項就對了。」
每天盯著電腦螢幕,忙著和客戶溝通,對吳沛燊來說這和看病可完全不一樣,寫程式對來說輕而易舉,不僅可以從當中了解程式語言奧妙,也能為自己帶來專業上的肯定。
醫藥記者蔣志偉vs.復健專科醫師吳沛燊:「醫師在診所或者在醫院裡頭,事實上有高達一半時間,其實並不是真的在了解病人的需求,而是在做重覆的事情,這就是您不喜歡寫病歷,因此離開醫院嗎沒錯,為什麼因為我相信透過自動化,透過人工智慧的導入,我們可以降低醫師,做這些無意義重覆的事情而..,進而可以把時間拿去了解病人。」
吳沛燊認為「多角化」培養能力,更需要耐心打自己的基本功,過去在台大醫院從住院醫師一路到總醫師,吳沛燊率直的說,最討厭每天花費一到兩小時寫病歷,這是會壓縮到「臨床治療時間」。因此他懂得從興趣培養自己的雙專長,就是「醫學」或「資料科學」,這可能是其他人,鑽研一輩子的領域。
復健專科醫師吳沛燊:「我認為這是一個取捨啦,就是說人生總是有時間點,必須做跑道上的轉換,那有時候那個時間如果過了,那就是說要嘛就是可能主治醫師一路做下去,繼續生根在醫院裡面的職涯,要嘛就趁這個機會,打鐵趁熱出來,那出來之後趁年輕去闖去做,那我認為在醫院裡面出來,到總醫師訓練結束,這是一個非常好時間點,我選擇這個時間點去外面打拼。」
醫藥記者蔣志偉:「職場瞬息萬變,從眼前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這也是一項挑戰,而對吳沛燊來說他的人生態度是保持學習,隨時接受挑戰。」
復健專科醫師吳沛燊:「人生不是一個有限賽局,它不是說今天結束就結束,之後還有可能碰面,之後還有各種機會啊,說不定他還會認識別人啊等等,所以我認為看事情要看長遠,這個包含比如說跟別人經營連結,也包含就是自己在專業上,素養的培養。」
培養自己專業,吳沛燊也去學針灸,搭配復健病人不舒服的情況,適度給予緩解。
復健專科醫師吳沛燊:「我喜歡接觸人,我喜歡跟別人協作,然後去探索各種可能性,然後在醫院裡面的話,醫院的環境相對單純,然後相對固定,但是去外面的話可以打開眼界,然後可以探索各種職涯的可能,可以探索各種專業上的可能,甚至專業之間,還可以互相交流互補。」
從電機科學程式走入醫學,這跨領域學習,讓吳沛燊認為醫學系學生,從實習到畢業,就直接面臨人生選擇,原本想走急診、內外科,最後他選擇復健科因為台灣人口結構與老化,是不可能被改變的,因此吳沛燊勇敢堅定認為,只要用心去堆疊、累積,就能找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0/05/29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