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房子自己蓋 他幫邵族重建家園和文化

2019/09/17 17:54
圖/中央社

「九二一地震把潘朵拉盒子打開,不只是有錢人才要蓋房子,窮人也有需求。」建築師謝英俊在地震後進入災區,帶著邵族居民以輕鋼架型式協力造屋,這種簡易安置屋組裝容易,災區民眾「自己的房子自己蓋」之外,透過協力合作又能凝聚文化意識,後來更用於汶川地震、莫拉克風災等受創地區。

1999年9月21日,台灣中部山區發生規模7.3大地震,地震前一天,謝英俊才跟朋友到苗栗山區的法雲寺。法雲寺是在1935年遭關刀山大地震震毀,1945年後才重修大雄寶殿,謝英俊說,「那時候我還跟朋友說,這輩子應該會遇到這種大地震,結果第二天就發生。」

 


謝英俊坐在日月潭伊達邵的工作室外接受中央社專訪,工作室用輕鋼架搭建,沒有水泥磁磚,以磚砌成牆基,運用在地的竹子、木頭作為牆面,謝英俊自豪地說,「我們的房子都是歐巴桑蓋的,牆砌得歪歪扭扭,沒有一個是正的。」

暑假期間,事務所來了不少實習生,他們大多才20多歲,九二一大地震時,他們都還不大會說話,有的還是強褓中的嬰兒。

暑假後升大四的吳宗儒、手裡邊做著災區重建的「家屋」模型邊說,「九二一發生時我才1歲。」他對九二一毫無印象,所有的理解及認識,來自於史料及父母口述。
 


即使謝英俊人就在實習生們面前,但他們仍然是透過紀錄片、展覽,才知道眼前這位長髮及肩的65歲阿伯,20年前用輕鋼架結構在災後半年內蓋好了42戶房(含公共設施、水、消防),只花新台幣1200萬元。

當時其他災區組合屋一戶預算新台幣25萬元,空間不到12坪,若是給一家人居住,空間狹小,且隔熱通風效果差,這樣的組合屋全為專業工承包,災民只能被動等待援助。

然而謝英俊採用輕鋼架設計的簡易安置屋,一戶約18坪,造價22萬元,其中10萬元是給非專業的族人以工代賑,作為工資,還能讓族人自己動手蓋自己住的房。

預算這麼低,當時沒有其他建商抗議?謝英俊用台語笑說,「他們看都不看,因為我們服務的對象窮得像鬼。」九二一後,謝英俊研發出容易組裝、可彈性調整、擴充、抗震「強化輕鋼屋架系統」,後續也運用在汶川大地震、莫拉克風災等受創地區。

謝英俊坦言,用輕鋼架蓋房,「不要說以前,現在也一樣,我們這種做法會給人家(建商)很大的威脅。」在國際上一樣會面臨到許多意見,「我們插足下去,他們就沒有飯可吃。」

回歸建築最早的需求,在於為人類帶來掩蔽及安全處所,建築物應該兼具堅固、實用、美觀;然而隨著資本主義擴張,人們抱著大筆鈔票還買不起住所,房子最後成為消費社會炒作的商品。

謝英俊感嘆,「大部分建築都在蓋巴別塔(意指通天高塔)。毀壞地球最厲害的就是蓋房子,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把資源環境弄壞。」
 


謝英俊說,他研發的這套強化輕鋼屋架系統,百年都不會壞,預算低又兼顧綠能環保,卻不被都市的建商接納,近年他運用在中國農村的社會型住宅,「我們找到最窮、連鬼都不要去的地方,在那邊才有我們生存的空間。」

謝英俊說,「九二一地震把潘朵拉盒子打開,不只是有錢人才要蓋房子,窮人也有需求。」

地震後,謝英俊在陳板、吳密察等學者邀約下,帶著設計團隊進入日月潭德化社,當時邵族人口不到300,文化存續面臨危機,學者認為可藉地震的契機,把原先散居於德化社的邵族人,透過重建家園的方式,重新聚集在同一區。人口集中之後,文化、語言復育才有機會,因而才有現在的伊達邵部落。

只要有人,就會有意見。重建家園雖然急迫,但仍有各種聲音,尤其用輕鋼架蓋房的概念來自於鐵皮屋。謝英俊說,「台灣所有的違章建築都是用這一套在蓋,用輕鋼架速度快又相對容易,再加上構造作法是我的專長,能掌握著這塊營造經驗。」

謝英俊一開始沒跟居民解釋,便在部落入口處蓋起第一間房,對外宣稱這是蓋工作室,「溝通要透過行為,實際的動作最有效。」起初災民指指點點,還提供各式各樣邵族蓋房子的經驗,屋頂要怎麼做、竹子怎麼擺,「很多做法都是依照族人說的方式去蓋。」
 


到了晚上,大夥沒事便聚在一起生火烤肉、聊天,彼此交流意見,久而久之也凝聚共識。謝英俊透過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組織族人一起來蓋房子,來參加的都有工資,「男男女女、歐吉桑、歐巴桑,大家都來。」讓大夥一起協力造屋,自己的房子自己蓋。

從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來看,謝英俊協助災民重建,重點不在於房子蓋得好不好看,反而是透過協力造屋凝聚邵族人的族群意識,「文化透過建築行動保存復育才是重點。」

謝英俊認為,回歸建築最基本的理念,「人才是主角,建築只是附屬,但現在建築師都把建築作為主角,把教堂蓋得非常漂亮,漂亮到連神都進不去。」他強調,輕鋼架系統蓋的房,雖然有別於極端市場化的建築,「但我們不是獨創,只是回歸正常。」

前陣子邵族年輕人花了半年時間,學習部落的「非祭典歌曲」,並且透過表演方式復振,謝英俊表示,祭典歌曲因儀式會被傳唱,相對的,非祭典歌曲就被遺忘。部落年輕人有意識地學習,接下傳承的棒子,經過時間累積淬鍊的才是「文化」。作為一位陪伴者,他在旁邊看著也感到高興。

九二一地震後的10年,台灣又歷經了莫拉克風災,這20年間,無論是台灣或世界各地,都上演著大大小小的天災,而這些天災背後,又有不少是因人為破壞而造成。

謝英俊認為,多年來政府始終沒有從災害中學到教訓,儘管有一些小法令修改,但大體上政府依然對環境保育漠視,「公共的社會性思維,到現在還是沒有,所有事情還是交給資本市場解決。」

對謝英俊而言,九二一地震是落實他建築理念的起點,他把伊達邵部落作為設計基地,他指著戶外的蚊帳說,「我在帳篷下工作快20年,有牆壁屋頂的辦公室我不習慣。」既不遮風也不太擋雨的帳篷,卻是謝英俊的小天地。

在部落的環境,謝英俊感受到凡事要以人為優先主體,人類如何在建築與環境之間取得平衡、永續生存,才是他最在乎的課題。(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9/09/19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