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社企利用3個老科技 救助5千邊緣家庭

2019/03/15 02:55
全球定位公司執行長林攸信認為,從需求出發,用科技解決問題,才能把幫助人變成一門可持續的生意。圖/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3月8日週五早上,天空下著雨,葉建宏操縱著電動輪椅進入台北市建功里辦公室來領「村里平安箱」。
 
里長周志賢介紹著,葉建宏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的患者,一直努力自主生活。他31歲離開家,參加扶助計畫努力復健,從原本臥床到能用電動輪椅行動。雖然有美編專長,但很難取得穩定案源為生;有時應邀演講分享心路歷程,但某年的演講車馬費收入卻讓他失去中低收入戶資格,成為「社會邊緣戶」。
 

 
「光是我們里,邊緣戶就有7到10個,」周志賢忿忿不平描述:有的人童年就被母親遺棄,但母親再婚後新家庭總年收入超過標準;有的親人名下有房產,可是早就不相往來……。許多邊緣戶日子過得比中低收入戶還苦,卻因為資格不符,難以取得補助。
 
網路、App、QR code
把捐助兩方媒合到平台上
 
 

而「村里平安箱」幫助的對象,就是這群被政府社會救助網遺漏的人。
 
發起村里平安箱的全球定位公司執行長林攸信,解釋平安箱的運作模式:許多企業與商號每個月農曆初二、十六都要拜拜,會採購物資,而社會邊緣戶需要幫忙,將物資轉贈到他們手上最合適;且村里長最知道,社區有哪些人急須幫忙。因此該公司透過網路、App和印在紙箱上的QR code等科技含量不高的數位技術,將人媒合到「行動村里公益平台」上。
 
感人場景啟發他:
水電老闆送物資請里長轉贈
 
全球定位是手機適地應用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業者,提供業務人員管理系統、App開發等服務。2012年開發行動村里平台,逐步轉型為社會企業。
 
從2015年迄今,有6萬個平安箱被送出,幫助了5千戶邊緣家庭。
 
更重要的是,平安箱還幫全球定位擺脫10年虧損,找到社會企業可持續的營運模式,也找到營造平台生態圈的鑰匙。
 
時間撥回4年前,全球定位成立第8年,累計虧損超過新台幣5千萬元,是設立時資本額4百萬元的近13倍。
 

 
儘管其他股東認同企業設立初衷「以科技幫助弱勢」,加上每週林攸信都寫營運報告,董事會清楚每一筆財務支出,並沒有因此爭執,但社會企業存續的前提是必須同時具備社會關懷與獲利能力,如果找不到營運模式,仍有倒閉風險。
 
「我們試過很多模式,包括請里長發動里民團購農產、衛生紙、即期品。本來的想法是, 大量採購可以得到折扣,里民可以用便宜價格買到商品,而多餘物資可轉送給需要的人。但問題是,模式都不穩定。」林攸信表示,當時只好代工App維持營運。
 
直到有一天,他在板橋一位績優里長辦公室,看到有個小水電行老闆送來拜拜物資,請里長轉給需要的里民,受到啟發:「為什麼不把這個需求模組化?」
 
他看到了建構多邊平台的要件:企業、里長、里民、志工等不同群體,各自的需求可透過平台連結起來,創造更多價值,而一直困擾林攸信的營運模式也可以確立。
 
舉例來說,每月有2天要拜拜,捐贈物資來源頻率穩定。如果個別公司採購一箱物資要花500元,平台媒合需求後代為採購,量大就可取得折扣,約380元就可以買到相同內容的商品。即使再加上送到各村里的物流與包裝費用,全球定位仍有15%毛利率。
 

 
在請教過許多朋友後,林攸信帶領團隊設計「村里平安箱」。從2015年起,開始說服企業長期幫助鄰近的貧困家庭,更與團隊一一拜訪里長,請他們幫忙媒合需求、傳遞物資。
 
找對營運模式關鍵:
讓科技服務「需求」
 
建立服務模式第一年,該平台就捐出了3千5百箱,第二年倍增到7千箱;第三年、也就是2017年數量增加到2萬箱,全球定位終於擺脫長達10年的虧損,單年損益兩平;去年達到3萬5千箱,營運模式終於確立。
 
林攸信檢討,之前找不到對的營運模式,最主要原因是:「過去的做法是想藉由『技術連結市場』,以為建了平台大家就會來;但村里平安箱則是真正從各方『需求』出發,技術只是用來解決問題。」
 
波士頓大學資訊系統系教授暨系主任馬歇爾.范歐斯丁(Marshall.W.Van Alstyne)表示,平台企業與傳統企業最大不同在於,前者是藉由「社群」與「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創造價值。好的平台經營者必須設計信任機制,讓參與者有意願在平台上互動,並從中得到價值,進而產生更多互動。如果這樣的正向迴圈存在,網路效應就會被強化,平台就會更蓬勃;但如果正向迴圈消失,平台就會失去競爭優勢。
 
而行動村里的正向迴圈,最關鍵的就是「里長」。初期如果不能吸引到足夠的里長加入,媒合捐贈供需兩方的互動機制就難以建立。
 
但取得里長的信任並不容易。全球定位業務副總經理劉漢軍表示,初期有的里長懷疑他是不是詐騙集團,不然怎麼會平白送物資;有的里長怕麻煩,擔心收取物資轉送可能會被競選對手攻擊賄選,不然就是怕要另外花人力物力,林攸信和劉漢軍只好一一登門造訪。
 
不過,隨著平安箱發送經濟規模變大,行動村里平台的「網路效應」也開始成形。隔鄰村里如果收到,獨獨自己的里沒有,里長就會有壓力。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兼管理才能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相勳解釋,對於行動村里平台來說,要將已建立的人際連結,往網路上擴大,跨入陌生的人際圈,最重要得從平台使用者的「需求」出發。
 
雖有成效,滲透率僅1
結盟企業,用點數擴大服務
 
全台有逾7千7百個村里、約20萬個社會邊緣戶。目前行動村里平台約有千名村里長參與,定期服務的邊緣戶約1千戶,平心而論,滲透率只有12%,並不算高。林攸信的下一步,是希望在網路效應規模擴大的同時,強化行動村里的各種創新服務,形成「善意生態圈」。
 
現在,全球定位正與台大數位未來研究中心討論,以區塊鏈科技連結全聯、全家、Line等企業,媒合點數捐贈。未來平台上受助的社會邊緣戶,也能用勞務交換點數,取得自己想要的物資。那時,行動村里平台就會從現有的「企業到個人」的模式,變成「個人對個人」的平台,發展出更多服務模式。

※本文刊登於《商業周刊》1635期,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轉行開計程車3天...他就成為企業御用司機!迷客夏副總的親身體悟:服務,要的不過是將心比心
20歲外送員年收就能近百萬,好厲害?別羨慕得太早!「新貧庸時代」來臨,你該懂得2個警訊
身價上億移民澳洲、回台後創業卻一度付不出員工薪水...一個董事長年過半百才懂的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9/03/15 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