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TVBS
2歲小璇不喜歡喝水,最近2週才上一次大號,每次有便意就大哭,看到馬桶就發抖。醫師提醒,孩子夏季水喝太少,可能便祕甚至有心靈創傷,家長應提醒孩子補水。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說,夏季因天熱,經由皮膚流失的水分較冬季多,即使都在冷氣房,也會因空調流失水分。水分流失量增加,喝水量不足,若沒有適時補充,容易讓小便減少,腸道回收水分增加而造成便祕。
戴季珊觀察,小兒科門診約有5%是因便祕問題求診,當天氣逐漸轉熱,門診就陸續出現有便祕困擾的孩童,比平時增加約3成,甚至之前控制良好者,也會出現惡化狀況。
除了從食物獲得水分,戴季珊建議,以一杯300ml的水為基準,1至3歲幼兒須每天飲用3杯,幼兒園與國小低年級4杯,國小中高年級6杯,國高中生每天女生7杯、男生9杯;若天氣炎熱或出汗較多,則須額外多加1杯。
便祕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疼痛,也會影響泌尿系統導致泌尿道感染、食慾不振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會有心理上的陰影。
戴季珊說,臨床上會因便祕求診的孩子,通常狀況都很嚴重,心理有深度的恐懼,因便祕的糞便較硬、粗,孩子只要一想到排便會很痛,就會非常害怕,更想忍住便意,愈忍狀況就愈糟,有便意就會大哭大鬧,家長也束手無策。遇過一些孩子甚至1至2週才上一次大號,陷入惡性循環。
戴季珊表示,家長可由以下幾點觀察孩子是否有便祕,包含排便次數每週不超過2次、坐很久才能排便或是排便時疼痛、有肛裂、肛門出血、糞便形狀粗大塞住馬桶或是顆粒狀,偶有滲便。便祕也應及早處理,若發現孩子糞便比較硬,孩子比較容易躁動,就應就醫。
根據戴季珊臨床經驗,小兒便祕的治療期可能從3個月到1年,除了軟便劑等藥物輔助,重要是改善飲食習慣、補充水分,多吃蔬菜水果、運動等,且要練習固定排便。
戴季珊說,固定排便可選擇每天晚上飯後、睡前,固定時間讓孩子上廁所,且不要使用會讓孩子雙腳懸空的大人便座,排便時應雙腳能踏地使力,且屈膝讓大腿靠近肚子,增加腹壓可以讓排便更順暢。還沒有戒尿布的幼童,也可以讓他們包著尿布試著使用馬桶,增加熟悉感,減輕排斥。(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8/06/08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