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法案,到祭出對中晶片禁令,美國積極布局,就是因應晶片戰開打。晶片戰爭的作者米勒,特別接受TVBS國際評論員余文琦的獨家專訪,談到台積電在美國擴大設廠,引發台灣內部的擔憂。米勒認為去台灣化的情況不會出現,而且預言台灣未來十年,在半導體產業當中還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去年美國總統拜登,現身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的移機典禮,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視不言而喻。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現今最先進的晶片的製造牽涉非常複雜的國際供應鏈,牽涉到歐洲、美國、日本、台灣,目前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也製作全球最先進的處理器晶片,這讓台灣在全球都仰賴的電腦運算能力部分,佔有重要的地位。」
但這景象卻讓外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擔心台積電在美國大撒幣,宣布加碼投資從120億美元,增加到400億美元,會引發排擠效應。晶片戰爭的作者米勒,接受TVBS國際評論員余文琦的獨家專訪時強調,不只是美國,台積電在日本還有歐洲都準備設廠,但這並不表示半導體產業正在去台灣化。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另一方面如果仔細看台積電承諾的投資案,大部分都還是在台灣,如果你觀察大部分的先進半導體科技都會首先在台灣推出,所以我認為有證據顯示會出現任何一種,大規模的去台灣化,我認為台灣在晶片產業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未來十年會比現在更顯重要性。」
米勒也強調,晶片製造的過程其實相當複雜,台灣半導體產業經過幾十年的耕耘,並不是這麼容易就能被取代。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一個基本的晶片材料至少就來自六個不同的國家,而且需要數百,甚至數千個製造工序,這還光只是製造部分。」
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認為,台積電大手筆設廠,也是美國政商界積極施壓,美國快速展開對晶片製造的布局,拜登不但簽署晶片法案,還準備邀請台灣、日本及南韓組成晶片四方聯盟,還對中國大陸祭出晶片禁令,一系列的大動作,就在因應晶片競爭的戰役在美中之間開打。
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因為美國一方面擁有科技產品出口還限制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尤其是先進半導體以及科技設備另外一方面也擔憂,想維持美國國內晶片以及供應鏈的彈性,因此希望包括台積電、三星還有其他半導體業者,能到美國投資建廠。」
米勒就強調,會有這麼多的動作,主要是早期半導體發展,本來就是冷戰時期軍事競爭考量下的產物。但因為電腦手機的大量使用,反而忽略了晶片在軍事上的用途。現在美中新冷戰上演,晶片將回歸最開始製造時的使用,美國因此以國家安全為考量,確保大量半導體都是Made in USA。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軍事上的憂慮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形塑了這個產業初期在發展上的轉變,一開始是應用在飛彈的電腦導航上,這就是晶片出現的原因,現在這個時期將回歸到軍事擔憂國防憂慮,未來幾十年會大幅影響半導體產業。」
米勒也認為儘管中國大陸投注大筆資金,強調2025中國製造,高課技產業也是其中一環,但晶片產業並非短時間能達成目標。因此也認為美國透過這一連串在半導體產業上的政策,將有望在這場晶片戰當中搶下先機。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過去十年中,中國努力取得實質進展,儘管通過中國製造2025,對科技相關行業投入了大筆資金 ,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進展的速率與投資的比率還是不高,所以我認為應該可以預料,美國在晶片出口的控制,會對中國大陸要努力發展,推動最先進科技帶來很大的困難。」
專家強調,尤其在俄烏戰爭之後,包括供應鏈受到的衝擊,還有電腦以及AI在軍事上的應用,都突顯出晶片的重要性。因此米勒也認為儘管美國政治版圖可能有所變動,但美國的晶片政策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晶片競爭打得火熱,台灣也將長期扮演重要角色。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23/01/06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