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的創作力,有可能超越音樂大聖貝多芬嗎?這位大師死前未能完成的遺作──第十號交響曲,沒有人知道他生前打算如何創作,不過透過讓AI學習貝多芬的創作曲風,在團隊兩年的努力下,終於讓世人能夠一窺它的面貌,上周六(9日)正式在德國波昂市,貝多芬的故鄉,舉行全球首演。
音樂大師貝多芬逝世前未能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如今在AI的幫助下,終於完成了!
貝多芬AI計畫負責人 羅德(Matthias Röde):「貝多芬為第十號交響曲寫下的手稿沒有很完善。如果一個人試圖完成這項工作,他將會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透過AI來譜出貝多芬的曲風,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這位傳奇的作曲家,在1827年逝世時,僅僅留下對第十號交響曲的一些想法及寥寥幾個音符,就撒手人寰;不過在一群音樂學家、作曲家及電腦科學家,兩年的努力下,第十號交響曲終於問世了,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接近貝多芬想法的版本。
貝多芬演奏會指揮家 卡夫藤(Dirk Kaftan):「電腦不是只給了一個版本,反而提供很多版本讓人類來做選擇,而這也是貝多芬自己創作的方式。他會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不斷打磨,直到達到他認為最完美的版本。」
其實早在1988年就有音樂家曾經嘗試將第十號交響曲完成,卻沒有獲得太多正面的回響;由此可見,要替貝多芬作曲有多困難,需要分析和學習貝多芬創作的風格,還要教會電腦作曲。
作曲家和貝多芬AI計畫成員 瓦爾佐夫(Walter Werzowa):「我們把這些(第十號交響曲手稿)翻譯成MIDI,一種音樂語言,然後複製到人工智慧系統中。人工智慧藉由這樣來學習,了解貝多芬是如何創作、發展,再把排序和數值送回來。」
這位奧地利籍的作曲家瓦爾佐夫是這項計畫的成員之一,他表示每天早上都會收到來自美國的同事送來的樂譜,有時甚至多達上百種可能。
作曲家和貝多芬AI計畫成員 瓦爾佐夫(Walter Werzowa):「我每天一大早起來,都很興奮地跑到電腦前,看到(AI生成的)上百種可能性,這些都是一個晚上就完成的。這對於我來說是一段美好的早晨工作時光,喝著咖啡和茶,一邊聆聽和選擇這些貝多芬的靈感。」
如今這首與人工智慧共同譜寫的第十號交響曲,上周六(9日)正式在德國波昂市,貝多芬的故鄉,舉行全球首演。在演奏會的前一天,還先讓街上的民眾試聽看看。
街訪:「我可以認出是貝多芬,但感覺有些章節,貝多芬不會這麼寫。」
街訪:「感覺有點像是貝多芬的兒子寫的。」
有部分的人認為人工智慧永遠沒辦法取代藝術,因為它不像貝多芬一樣情感豐沛。
貝多芬演奏會指揮家 卡夫藤(Dirk Kaftan):「我無法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聽起來像是貝多芬,因為有些部分感覺他的精神是在的,但如果有人問我:那是貝多芬嗎?答案是否定的。」
不過對於這項計畫的團隊來說,AI技術並不會影響音樂本身。
作曲家和貝多芬AI計畫成員 瓦爾佐夫(Walter Werzowa):「貝多芬將他的情感帶入音樂中,而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一個音符裡有什麼,人工智慧如何發揮?我們收到這些精隨後,再主觀地去進行。」
他們甚至認為,像貝多芬一樣對於音樂充滿熱忱的藝術家,如果還在世,肯定也會透過AI來激發靈感。
貝多芬AI計畫負責人 羅德(Matthias Röde):「我相信如果貝多芬還在世,他可能不只會讓一組很大的科技團隊幫忙他,還會善用這項科技在藝術創作上。對於我來說藝術不是停止不前、永遠一樣,而是隨著世界改變的,我相信我們在今天可以見證到。」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1/10/14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