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疫政策惹民怨 陸記者暗喻如計劃經濟:難應對疫情

責任編輯 賴慧津 報導

2022/04/03 18:03
上海實施封城,民眾瘋搶物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上海官方應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引發民眾不滿,一名上海記者陳季冰在網上撰文,以「計劃經濟」暗喻政府的防疫作為行不通。

上海原是中國抗疫模範生,但自3月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嚴格的防疫措施嚴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包含出現因防疫過度,導致民眾就醫遭延誤而不幸死亡的事件。

 


陳季冰是上海記者、新聞評論家,曾任上海經濟報(即後來的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上海商報副總編。他在今天於微信公眾號「獨角鯨工作坊」撰文,直指上海的「全域靜態管理」是在「封城」下實施「計劃經濟」,而「計劃經濟」的狀態,是防疫過程出現混亂的癥結點。

陳季冰表示,上海東方醫院一名氣喘病人因拿不出2次核酸檢測報告,而被拒絕就醫,事實上是醫院的保安「恪盡職守」,因為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計畫執行者唯一正確的處理方式就是實施上級下達的指令。

文中他又舉了一例,指在上海當今的政策之下,一名年長的洗腎病患千辛萬苦拿到2次核酸檢測報告,但他因年老體弱無法獨立前往醫院;他的子女若居住的社區處在「7+7」封控狀態下,陪同這名病患就醫就需獲得有關部門的「閉環轉運單」和「閉環轉運車」,報送至區一級的疾控中心,過程繁瑣複雜,醫院、居委會、街道、區疾控中心還需要核實。
 


陳季冰指出,這就是「計畫不如變化快」,也是計劃經濟體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

他表示,「越大的經濟體,分工合作越複雜的社群,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就越不可行。這就是為什麼我之前一直堅信上海不可能『封城』的重要理由之一,因為城市越大,計畫就越不可控,執行難度也越大」。

不過,陳季冰也稱,他的文章要討論的並非「封城」抗疫政策的優劣利弊,而是想要引起讀者感受與觀察,「真實的計劃經濟究竟意味著什麼」。

他還說,這幾天他感到一絲欣慰,甚至欣喜的是,素昧平生的上海市民為了解決生活中發生的困難而展開的底層自救,例如搶菜、幫就醫與做志工。

他最後表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要對『市場』失去希望和信心。當然,它能發育成什麼樣,取決於『計畫』的力量失敗到什麼程度」。(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人氣精選文◢

👉『薔薔』撩男祕訣 分享如何遠離渣男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更新時間:2022/04/03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