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斑馬線前方有藍色方塊的設置,實際上是「彩色瀝青壓花」,其主要功能是提醒駕駛進入減速區。而前方的黃色棋盤格則為警示標記,提醒駕駛禮讓行人。(圖/翻攝自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近日,臉書粉專「臺北交通大家談」分享台北市師大附近的龍泉街進行了一項新穎的交通設計,引發了廣泛討論。這段街道的人行道設計首次採用了波浪狀標線,並且在路口處設有藍色方塊與黃色棋盤格,讓不少路人和駕駛對其用途感到困惑。
根據台北市交通局的說明,此次設計的目的在於增加行人空間,同時讓車輛為了避免壓到人行道而減速,進一步提升交通安全。交通局表示,這些新設計旨在透過視覺上的變化來引導駕駛小心通行,減少與行人發生擦撞的風險。波浪狀的人行道讓駕駛在接近時更為注意,不僅使車速降低,還能有效擴大行人的通行範圍。
波浪狀的人行道讓駕駛在接近時更為注意,不僅使車速降低,還能有效擴大行人的通行範圍。(圖/翻攝自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路口斑馬線前方有藍色方塊的設置,實際上是「彩色瀝青壓花」,其主要功能是提醒駕駛進入減速區。而前方的黃色棋盤格則為警示標記,提醒駕駛禮讓行人。透過這些鮮明的標誌與色彩搭配,加上視覺上營造縮減道路寬度效果,希望達到讓駕駛減速慢行,創造一個更安全的行人友善環境。
然而,這些新設計也引發了民眾的不同反應。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設計能有效提升行人安全,至少清楚區分了車道與行人空間,也對於台北市交通局的努力給予肯定,認為有沒有效果一段時間之後就能驗證了,不必立刻唱衰。而反對者則指出,波浪狀的人行道可能讓行人和駕駛感到更加不安,走在上面會擔心車輛是否不小心壓到行人空間,而新手駕駛或許會因緊張而出現失誤。
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設計能有效提升行人安全,至少清楚區分了車道與行人空間,也對於台北市交通局的努力給予肯定。(圖/翻攝自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此外,一些網友還建議應增設實體護欄、防撞桿或路緣石等物理障礙,或是比照國外鋪設實體人行道+石磚,既美觀又進一步保護行人安全。還有網友覺得,即便著墨於標線設計,但民眾不能檢舉,警方又不嚴格取締車輛違停,增進安全的效果或許有限。針對部分民眾擔憂這些區域可能變成違規停車的臨時停車區,交通局表示,未來會加強監管和取締,確保該區域能有效發揮其設計初衷,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風險。
反對者則指出,波浪狀的人行道可能讓行人和駕駛感到更加不安,走在上面會擔心車輛是否不小心壓到行人空間,而新手駕駛或許會因緊張而出現失誤。(圖/翻攝自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這次台北市的交通設計突破了傳統的筆直人行道概念,透過創新的標線和色彩安排,強化行人優先的理念。未來,這類設計是否能真正達到預期效果,仍有待觀察和驗證。
延伸閱讀:
台北市上半年嚴重超速近4000件!較去年大增5倍扣牌數量也加倍
台北市解決職業駕駛困境!推「共用臨停區」降低民眾困擾
台東池上鄉「書法路牌」超藝術但違規?交通部要求全面撤換估需50萬元
台南10處行政區8月24日起不強制二段式左轉!「單向2車道」取消內側禁行機車
◎最新、最有趣的試車片都在《黃金試車組》!
◎車壇動態不漏接,按讚追蹤《地球黃金線》粉絲團!
◎錯過電視首播免驚!《地球黃金線》頻道完整看!
※請勿在此灰線下區域輸入任何文字,會被程式濾掉!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4/09/10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