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平地一聲雷方式竄起的太陽花學運,改變了台灣政治生態與版圖,掀起公民參與的浪潮,在文化界的聲勢也不容小覷,短短2年就出版了20本左右的作品,從人物、記錄、探討、反思到批判,各種層面與角度兼具。
太陽花學運喚醒台灣人民的公民意識,特別是年輕一代開始關心政治生態與公平正義,要求透明、公正、開放,這股社會新動能轉換成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大批政治素人投入政治、參與組黨,第三勢力趁勢崛起,年輕人、社會人士組織的小黨派冒起,許多公民團體也紛紛組成政黨,並在總統大選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台灣選舉政治形態也隨之改變,政治人物爭相拉攏中間選民及走年輕路線,綠營在這次大選獲勝的當中一個策略,便是結合這些政壇生力軍,挑戰國民黨地方候選人,在藍營的傳統票倉把票搶過來。
而社會不滿國民黨悖離民意的領導與施政,也責難民進黨的怠惰與沉淪,因此引發一股「素人參政」潮流。像「島國前進」的黃國昌就加入「時代力量」,與林昶佐(閃靈樂團主唱Freddy)、洪慈庸(洪仲丘之姊)參選去年的立委大有展獲。成為了台灣政壇的第三勢力。柯文哲現象更是明顯的例子。
台大醫師柯文哲以無黨籍「白色的力量」的一介素人參選,在後太陽花學運氛圍下,打出超越藍綠訴求,大量引進學運參與者,加上善用鄉民的力量及網路選戰打法,非典型特質深受年輕選民愛戴,成功入主台北市,造就至今所向披靡的柯P旋風與一堆盲目柯粉。柯文哲就坦言,他的參選受到學運很大的影響。
「這兩年的變化其實非常大,不論是在網路或現實,同輩的人更加關心政治與公共議題。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非常善用網路力量去監督政府、發起政治或社會活動,例如割闌尾、G0V零時政府、食安秒買秒退等。」政大的黃同學指出,太陽花學運之後,年輕人發現自己能改變社會,變得非常樂意參與政治。
對新世代而言,民主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直言,台灣年輕人通常較討厭國民黨,比較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多過於中國人,對「大中華主義」不感興趣,但國民黨選舉會大敗,主因是8年來受夠了國民黨政府的不透明與不公不義。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表示,太陽花運動所掀起的新媒體運動,事實上也是一個學習的運動。透過立法院現場舉辦的論壇、網路上的集體討論,民眾共同學習、認識《服貿》這個新議題。新媒體所帶來的知識分享,讓傳統知識界線被打破,學生與民眾可以透過科技學習全新的知識領域,進而參與、實踐、影響,將這股力量繼續在社會發揮影響力。
這次太陽花學運能夠迅速推廣,網路社群平台是最大的幫手,媒體web2.0的概念打破過去資訊單向傳輸的模式,轉為平權、互動的雙向及多向的資訊傳輸模式。「學生使用媒體的能力已經遠遠超越上個世代。」
太陽花學運的表面原因是兩岸服貿議題而引起,但背後牽涉到令人關注的核心問題其實是世代差異。「低成長不是問題,分配不公才是。」經濟成果未能公平分享,所得分配差距擴大,貧富階級世襲,造成世代間「小確幸」與「大未來」的爭論,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太陽花學運的起因是反服貿,但實則隱含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工作低薪、沒有未來的結構性問題。」
太陽花學運也開啟了世代溝通。通常社會運動或學生運動所提出的是一個「議題」,但議題常常局限於一部份人的訴求,不一定為眾人所認同。太陽花學運提出的訴求是一個經典、歷史上從未有過、廣泛被接納的訴求,橫跨2個世代,關係2個世代的未來,維繫2個世代的生活,因為服貿牽廣的層面太深太廣,因此引起眾人共鳴,喚起公民意識。
但太陽花學運也導致兩岸簽訂的服貿協議完全卡關,迄今仍未生效。兩岸服貿協議在學運期間廣泛被討論,討論的力度與廣度擴散到兩岸交流,並決定制定兩岸監督條例。北京當局也因而調整對台政策,將以往的「三中政策」調整成「三中一青政策」,強調「中小企業」、「中低階層」、「中南部民眾」及「台灣青年」。於是馬雲、雷軍都來台灣了,還要幫助台灣青年創業。
太陽花學運已注入一股年輕人創造時代,改變環境的聲量與力量。學運退場後,台灣政經軸線也跟著乾坤大挪移,社會公平正義已取代過去長年的經濟發展優先思維。然而,一個國家社會靠著負面批評並不會進步,唯有具建設性的思考與建議,才能讓台灣的政治更清明,社會更和諧,生活更舒適,人民更幸福。
點我看更多太陽花兩週年系列專題報導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