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到現在有不少的農產品認證標章,但你真的懂他們具有甚麼意義嗎?像是現在大力推行的台灣農產生產追溯,其實只是1個產地標示,多數消費者不知道也都一頭霧水,可是相關單位還是積極在推動,像是全國紅龍果優質果品評鑑,就多了追溯認證的加分制度,希望推動農民參加認證,但若制度不完善,又無法好好整合,不僅推動上十分困難,恐怕也沒有實質的存在意義。
跟著農民的腳步來到位在新屋的火龍果園,1個個的白色套袋裡都是等待成熟的火龍果。
農民 范先生:「這個葉子越紅、越透就比較甜,成熟度9成以上我們才採。」
透過葉子的顏色,就能初步判斷果肉熟度,這1期多半都還得,再等上2、3天才能採收。
記者詹舒涵:「火龍果的產期是7到10月份的時候,從1個花苞,要長到1個,可以採收的火龍果,大概需要20天的時間,而這1段期間最怕遇上的就是颱風以及氣候異常。」
產季剛好是颱風季節,像去年就因為風災,價格甚至飆到1台斤80塊左右,今年則是高溫不斷也影響了火龍果產量。
農民范先生:「今年太熱,所以一些果樹都曬死,曬到掉了,就沒有辦法採收,沒有辦法,有的就會枯死掉。」
雖然是看天吃飯,但以新屋這個產銷裡,4到5個左右的農民都堅持不使用化肥和農藥,只用有機肥,希望配合政府的有機認證。
農民范先生:「我們那個地下的都是有機肥,拿到台北去賣,他說我有那個驗證,掛在那邊,人家就知道說喔,有機的,顧客安心、賣主也安心。」
但農民看中的認證標章,消費者真的在乎嗎?
民眾:「我不知道,我搞不清楚,都搞不清楚,我不知道,我要來看,注意那個東西喔?我看不太懂。」
談不上在乎,因為就根本不懂,在地推行認證標章的農會也坦言,就連農民自己可能也不清楚。
新屋農會推廣部主任盧永才:「就是盡量不使用農藥,盡量不使用化學肥料,其實他們就認為,他們是有機,其實他們不是得到有機認證,他們是因為由本來的是吉園圃認證。」
目前現行的標章分為,低中高階等級分別是,台灣農產生產追溯以及產銷履歷農產品,和台灣有機農產品,生產追溯的前身就是吉園圃標章,只標明生產地點 ,而產銷履歷則是通過檢測,農藥殘留值在許可範圍內
而有機農產品,需要通過3年有機種植,檢測後不能有農藥殘留,而且檢測單位眾多,農民根本不知道何去何從。
新屋農會推廣部主任盧永才:「有那個大學也有一些有機機構,也有產銷履歷的機構是非常非常的多,所以農民他也無所適從,他認為說,要去找這些認證機構,需要農會的介紹或政府的介紹。」
台灣農業標準協會秘書長廖震元(電訪):「基本的追溯的功夫等等,那由政府主導,然後變成是強制性的,大家都要做,這個在做的方面,對消費者會比較有意義,那至於驗證機構本來就是百花齊放,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各種各樣的認證,那端看我們消費者對於哪1種認證,是消費者願意買單的。」
現行標章繁雜混亂,過多檢測機構令人無所適從,這還沒算上地方性的評鑑活動,賣場裡大大小小的標章,是不是真的嚴選,有沒有徹底認證,若是背後缺乏明確制度,恐怕最後只能淪為1場白做工的貼標活動。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