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震頻傳加上連日豪雨來襲,引發土石流發生的疑慮。土石流成因是什麼?台灣的土石流潛勢溪流有多少條?帶您了解土石流常見災害與警戒分級,預防土石流和撤離方式一次看。
土石流成因有哪些?
根據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的資料,土石流(英文:debris flow)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在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山坡地,有許多風化後形成的大小石塊、泥砂、土壤,經由山崩、地滑與落石,而堆積在河谷或坡腳;這些土石材料,因為處於傾斜的山麓斜坡上,若遇到豪雨帶來了充沛雨量,造成水流無法有效排出,土、石與水混合之後,就會因重力順坡下滑,而形成破壞力驚人的土石流。
總結土石流的原因,即為土石多、雨量多及坡度多等「三多」:
- 豐富的堆積物:足夠的鬆散土砂提供土石流中所需的固態物質。
- 充份的水分:充分之水分能降低土石流中土砂之間的摩擦力,是很好的潤滑劑,能夠幫助固態物質流動。
- 足夠的坡度:足夠大的斜面坡度,讓土石流有流動的動力,使土石流能克服土石的摩擦力後,繼續向低處流動。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指出,地震山崩發生後,崩塌處裸露而缺乏植被覆蓋的地表,每逢颱風、豪大雨,豐沛的水量很容易夾雜大量的礫石、泥沙,順著陡坡而下,也會形成土石流。
台灣土石流潛勢溪流查詢
113年的最新資料,全台灣總共有1,732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及大規模崩塌潛勢區65處。這些土石流潛勢溪流,共分布在17個縣市、159個鄉鎮市區、690個村里。若民眾想了解自已住的地方是否會落在土石流潛勢溪流地區之內,以及大規模崩塌警示區的相關資訊,可以到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查詢。
土石流警戒分級定義
農業部主要採取土石流警戒基準值,做為土石流警戒分級的依據:
- 二級警戒(黃色警戒):當中央氣象署發布某地區之預測雨量大於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時,由農業部發布該地區為二級土石流警戒區,地方政府應進行疏散避難勸告。行動不便、老弱婦孺與有定期就醫需求者,得進行預防性疏散。
- 一級警戒(紅色警戒):當某地區實際降雨已達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時,由農業部發布該地區為一級土石流警戒區,地方政府得指示撤離強制疏散,將所有人全部撤離至安全地方。
土石流警戒區預報之發布,採定時發布(每日06:30、12:30、15:30、18:30、21:30 、00:30),必要時予以加報。
另外,地方政府也可以依實際狀況,自行發布局部地區為黃、紅色土石流警戒。並在警戒區發布後,地方應變中心依據現地雨量狀況,來優先針對土石流潛勢溪流附近居民進行疏散。
土石流有前兆嗎?
以下是土石流發生前的可能徵兆:
- 附近有山崩或土石流發生
- 野溪流量突然增加
- 有異常的山鳴
- 溪水流量急遽減少
- 溪水中帶有流木
- 溪水異常混濁
- 溪流中有石頭摩擦聲音
- 有腐植土臭味
- 有樹木裂開的聲音
- 動物有異常行為
- 感覺地表震動
- 上游有「 Go 」聲音及火光或像雷光的閃電
更多新聞:翠綠邊坡光禿禿! 文蘭村土石坍塌地基掏空
遇到土石流怎麼辦?
一、留意即時資訊
- 通報:當颱風豪雨來臨時, 住家附近如果有土石崩落、洪水侵襲或坡地災害發生的情況,請立即撥打119、 110通報,並先行撤離至安全區域。
- 資訊取得:透過下列管道,隨時獲知土石流警戒訊息,並與鄰里親友保持密切聯繫,以便提醒或了解目前近況。土石流資訊管道包括有:
- 電視新聞或廣播
-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
- 下載土石流防災 App
- 當地土石流防災專員通知
- 上網申請土石流防災簡訊
- 撥打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情通報專線電話:0800-246-246(土石流!土石流!)
二、遵照土石流警戒分級疏散避難
- 黃色警戒:依據里長、里幹事之避難疏散勸告,前往避難收容處所進行安置,以維自身安全。
- 紅色警戒:區公所、警察局及消防人員,將於現場執行強制撤離作業,民眾務必配合前往避難收容處所,進行疏散安置作業。
三、避難方式
- 察覺到危險時,換上容易活動的服裝,攜帶防災避難包(備妥必要物資,如雨具、保暖衣物、飲用水、收音機、手電筒等), 儘量少帶東西,空出雙手,準備撤離。
- 依照土石流防災地圖,疏散至當地緊急避難處所(平日應與家人先商量好指定的避難場所與緊急聯絡方法)。
- 盡量利用現有道路。
- 向溪流兩側高地疏散。
- 勿穿越土石流潛勢溪流。
- 不經過危險路段或陡坡區。
土石流災害常見有7種
根據農業部資料,常見的土石流災害型態,包括以下7種:
如何減少土石流?
根據農業部資料,土石流的防治方法,主要分為預防對策、防治對策兩大類:
更多新聞:降豪雨土石流北迴線中斷 列車驚險衝過
一、土石流預防對策(土石流危害的迴避)
- 土地利用之規範
- 住宅的遷移
- 警戒避難體制
- 有害行為的限制
二、土石流防治對策
- 誘因防止:山腹工、溪床固定工及其他山坡地保育工程。
- 質的變換:使水與泥石分離,如梳子壩、透水櫛形壩、底面透水壩等。
- 能量之減輕:緩和坡降、河寬之擴大及衝擊力的吸收,如防砂填固床工群。
- 導流:將土石流導引至不具危險之地區,如導流堤、流路工。
- 抑制工:如防砂填、低壩群、樹木帶。
- 抑止工:完全消滅、全量捕捉土石流,如防砂填内、遊砂池、沈砂池或在扇狀地內設置土石流分散堆積地。
然而,土石流不等於土石流災害。土石流屬於自然現象,土石流無法也無必要消滅至不存在。只有發生土石流災害時,才需要治理。
而水土保持的預防工作則兼具整體性、長遠性、預防性和防災性,非短期之內就有顯著成效。須要透過社區組織、凝聚社區力量、提昇社區防災意識,「由下而上」地進行防救災工作,將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內之民眾,於災前提早疏散,落實避災、減災等相關措施,如此一來,絕大多數土石流災害都能夠預防、減輕或完全避免。
[參考資料]
◤超夯旅遊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