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牙科照護好 頭頸癌骨壞死風險降4成


發佈時間:2017/08/22 16:56
最後更新時間:2017/08/22 16:56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頭頸癌患者術後常會接受放射治療避免復發,但卻有30%患者出現放射性骨壞死,嚴重恐奪命。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放療前若有例行性洗牙與塗氟等照護,可望降低45%骨壞死風險。

長庚醫院今天召開醫療研究成果記者會,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牙科醫師黃意方表示,頭頸部癌症是台灣10大癌症第5名,其中又以口腔癌好發於青壯年男性,每10萬人口中約有65人會發生,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黃意方指出,鼻咽癌、舌癌、口腔癌等都是頭頸癌的一種,一般來說,手術切除腫瘤後多半會進行放射治療避免癌症復發,目前雖然已將輻射劑量儘量局限在腫瘤的體積範圍內,但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唾液腺等仍可能被破壞,導致缺氧、骨頭外露,而造成上、下頜骨的缺血性壞死,其中又以口腔癌最嚴重。

黃意方說,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後3年內都可能發生放射性骨壞死,常見症狀包括惡臭、嗅覺及味覺改變、口齒不清,嚴重恐導致廔管、骨折、牙關緊閉、咀嚼和吞嚥困難。

她指出,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頭頸癌患者約有30%會發生放射性骨壞死,但因初期症狀和放療後遺症很像,臨床上很難被察覺,通常等到細菌感染出現嚴重惡臭、骨頭外露時已相當嚴重,這時只能以外科手術切除壞死部位並配合血管重建,患者會因而失去咀嚼能力,甚至誘發敗血症導致死亡。
 

為了找出牙科治療與放射性骨壞死關聯,黃意方統整健保資料庫2000至2005年共2萬2736名頭頸癌新確診病例,持續追蹤至2011年。

研究發現,頭頸癌患者若在進行放射治療前,有進行例行性洗牙與塗氟等預防性牙科照護,就能降低13%到45%放射性骨壞死風險;不過,口腔癌患者若在施行放射治療前2週內曾接受洗牙或拔牙,發生放射性骨壞死的機會反而提高28%。

黃意方表示,洗牙、拔牙都可能使口腔出現傷口,放療後口腔血流量減少,恐使傷口不易癒合,增加細菌感染、壞死風險,研究結果今年5月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牙醫學研究」(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黃意方指出,臨床上放射治療前口腔的檢查與預防性治療相當重要,建議患者得知罹患頭頸癌後,應儘早接受口腔檢查,及早拔除嚴重蛀牙、殘留牙根或智齒,至少兩週以後再進行第一次放療治療,可減少口腔感染機率。 (中央社)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頭頸癌#放射治療#骨壞死#口腔癌#洗牙#塗氟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80

0.0785

0.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