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家暴成癮」真的是病! 自戀、易怒者易施暴

記者 許碩穎 報導
發佈時間:2017/01/25 16:00
最後更新時間:2017/01/25 16:00
家暴成癮這其實都有跡可循,專家建議,若遭到家暴應積極向外求助。(圖/TVBS資料照)
家暴成癮這其實都有跡可循,專家建議,若遭到家暴應積極向外求助。(圖/TVBS資料照)

台北市議員驚爆家暴妻子高達50多次,雖然目前家暴外遇事件各說各話,但令人不禁想知道,「施暴者」的心裡究竟想些什麼呢?
 
臨床心理師林俊成表示,每個人施暴的原因都不同,無法一言以蔽之,再者,因無法面對面就其言行來判斷其心理狀態,因此要確切判斷其精神與心理狀態是有難度的。

 
 
但臨床心理師林俊成指出,不針對個案來說,一般人若是連自己最愛的人都打得下手,個性上都有些問題。「就我知道,其他家暴的人,有一些有心理病態的傾向;他們不太能體會別人的感受」

林俊成也指出,在台灣犯三種罪,需要被強制治療(無論是心理或藥物治療),就是性侵害、藥物濫用和家暴。「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這三種都需要接受身心處遇。所以無論在社區或監獄,都有臨床心理師在治療這些藥癮或衝動控制差的問題。」
 
身心科診所院長楊聰財則指出,就通案而言,家暴事件的加害人比較常有的特徵是情緒控制不佳與控制慾強。一般人若是情緒不佳,會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休閒娛樂去舒緩身心,像是運動、聽音樂等,但家暴加害人情緒控管差,會使用相對暴力、破壞性的方式去發洩;而控制慾的部分,男性比女性較為明顯,希望周遭的親密對象能對他言聽計從,當場面演變成不易掌控之時,很容易使用肢體暴力來迫使他人從命。
 
 
楊聰財院長分析,會成為家暴加害人通常有3大因素,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生理層面,就腦科學來說,因為神經傳導物質不穩定,造成個性容易衝動、易怒、失控;而心理層面則是人格特質較為大男人主義、自我中心,通常也有自戀傾向;社會環境方面,則有可能是因為小時目睹長輩施暴,而產生模仿效應,容易成為加害人。
 
此外,楊聰財院長也指出,使用酒精也是家暴危險因子之一,建議民眾若是親友有受暴、施暴等社會問題,應鼓勵對方積極向外協尋,社福單位、醫療單位都有相關的配套措施。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家暴#精神病#林俊成#楊聰財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48

0.0987

0.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