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繭居族推估高達百萬人,有專家定義,如果脫離社會超過半年,而且主要成因並非精神疾病的話,就可能是一種社會退縮行為,而這種現象不能全歸咎於個人,社會結構和家庭都是關鍵。在台灣繭居族的問題討論較少,不過青少年拒學的現象近年來的確有增多趨勢,國內也有許多輔導機構和單位,呼籲子女有拒學傾向的家長,應盡快向外尋求幫助。
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高淑芬:「從小可能以功課為主,那等到小孩子面對我功課不行的時候,也許好像就其他部分沒有成就感,韓國、日本、台灣或中國,可能都明顯有這樣的一個傾向,所以可能我們在亞洲的這些國家,像這樣子害怕上學,拒學症或是繭居族可能相對也可能會比較高一點。」
隱身都市之中,周圍綠意讓人心曠神怡,這處機構成立於民國80年,名叫又一村,期盼無法在體制內上學的孩子,在遇到人生困境時能柳暗花明。
美麗的荷花池裡,有各種小昆蟲,學員來這裡觀察自然生態,有助於穩定情緒。
又一村暨蘭亭書苑特教老師曾怡嘉:「現在是種那個百香果,那像這個棚架也是學生自己搭的,老師帶學生自己搭的。」
園區裡還有開心農場,每個孩子都要下田,甚至學堆肥,自己種植蔬果,又一村成立的初衷,是讓罹患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或害怕上學的國高中青少年,可以放慢步調、安心學習,像是院內設計的骨牌課,能培養受挫忍耐力,訓練雙手穩定度;塗鴉彩繪課,藉由作品展示增加自信,透過團體規律作息、動手勞作也的確已讓不少孩子回歸正常生活。
松德院區兒少精神科主治醫師郭豐榮:「認知上的學習,譬如說人際的能力,譬如說你能夠有一個專注力能夠維持,能夠解決事情的能力,有些只是因為一些情緒的困擾,憂鬱、焦慮 那我們的目標可能會設計在,希望他以這裡當一個跳板,他將來是能夠努力回到學校的。」
歌唱班老師:「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團體教室裡,大夥一起唱著流行歌曲,這群孩子看起來和一般人沒有不同,但像他們一樣的青少年,無法上學成因複雜。專家分析,除了自身情緒問題,也可能是在學校被霸凌,完美主義、無法接受失敗、家庭過度保護,電玩、網路成癮等等都可能互相影響。
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高淑芬:「小孩子有拒學症,若是急性期,立即處理其實效果還蠻好的,可是時間拖長之後,也許父母的處理或老師的處理,如果不是很恰當,加上這個小孩子已經慢性化之後,他的想法、思想或行為已經固定化,有時候更難改變。」
專家分析,部分拒學和繭居的情況,並非精神疾病導致,因此家庭支持和心理諮商格外重要,也亟待社會共同正視。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