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過去一年予外界最有感的改變之一就是市容「規範化」許多,以短短600公尺的武定西路來看,被破開做生意的牆面遭到回填,外地商販不見蹤影;他們去哪了,鮮少有人在意。
武定西路是上海知名的街道之一,介於江蘇路與萬航渡路間的短短600公尺最具「質量」。作家張愛玲曾在武定西路上的開納公寓住過,為街道注入文學想像;外地民眾操著各省口音在此營商,在量的面向豐富了市井生活。
這些小商鋪最大特色就是透過「破牆開店」而成,由武定西路的住戶將自宅一樓鄰近馬路一面的牆拆毀,改而裝上玻璃門,變身為商鋪出租。前來承租的民眾,大多是外來人口,做起修腳皮、賣包子、涼水等小生意。
「破牆開店」在早年曾撐起中國經濟的一片天。舉例來說,1979年知青結束「上山下鄉」陸續回到城市後,「破牆開店」曾消化一部分的勞動力;1990年代中國國企改革引發失業潮,「破牆開店」讓失業工人找到另一生路。
隨著城市居民一天天「富起來」,知識水準提升,紛紛轉往其他較高端的產業工作,這些「破牆開店」的小商鋪改而被外地人口承租下來做生意,繼續給社區居民帶來方便生活,他們也得以在大城市中安身立命。
武定西路上「破牆開店」的商鋪,密集地聚在短短600公尺道路上,卻也懂得經營分眾市場、避免惡性競爭。靠近萬航渡路小學的一頭,主要顧客是學生,專賣早餐、點心;鄰近曹家渡派出所的商家則鎖定洽公民眾,賣涼水、影印文件。
回憶初到上海,前往曹家渡派出所辦理暫住證時忘了影印身分證件,派出所員警還使眼色示意前往派出所對面的小賣部影印。這家小賣部店名叫「景蔚」,與「警衛」音相同,「因地制宜」的個性化命名,令人莞爾。
「景蔚」也是「破牆開店」改造而成,商鋪從屋主的宅院中隔離出來,占地約3坪,靠馬路一側的牆面打掉後,由4片木框玻璃組成店門,上頭貼著冷飲、複印4個大字,玻璃門兩側分立著一根灰色的大柱子。
之後每次到上海辦理暫住證,都得先向「景蔚」報到。只是,一年過後,「景蔚」原址變成一道顏色不均勻的灰牆。
一旁機車行老闆說,「景蔚」因「違建、違法經營」去年12月被拆。搬去哪,老闆說不知道。
「破牆開店」的經營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將中國「全民皆商」年代的主旋律故事傳唱著,直至上海官方去年3月中宣布,將在一年內整治1500條道路的「開牆破洞」亂象後,外界忽然意識到,沒有長青的主旋律。
和附近居民聊起這事時,多數人對於政府清理「破牆開店」的反應正向看待。一名上海民眾就認為,現在二、三線城市的工作機會也很多,這些商販可以回去「建設他們老家」,犯不著離鄉背井過著那麼辛苦的生活。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講師徐舫向中央社表示,「你去建設你們家鄉,不要建設我這裡」的說法,凸顯了民眾的思維仍與中國戶口制度掛勾。儘管上海的外地人口也在上海繳納社會保險,卻難以獲得對應的權利與尊重。
另一方面,上海官員在今年兩會期間不時從北京傳回要打響「上海購物」這塊招牌,並持續追求城市經濟成長。然而,這種「上海購物」的概念是線性、單調的,是財團經營的大型商場、是符合近期主旋律的「新零售」。
外界常將上海比喻為紐約,最大特色就是全然地接納,儘管藏汙納垢;上海的魅力,一大部分來自於人口階層的異質共存。而今,在主政者刻意的篩選下,使中低階層難以立足,上海還能自詡是個海納百川的城市嗎?(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