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洪今天結束訪問中國的3天行程,法國學者表示,除了處理法國對中國龐大的貿易逆差、振興經濟以外,馬克洪還需要時間讓他的亞洲政策更明確、清晰。
馬克洪(Emmanuel Macron)於8日到10日首度以總統身分訪問中國,此行具體成果包括中國可望於半年內對法國牛肉進口完全解禁、空中巴士(Airbus)取得184架A320的訂單等。
這是馬克洪自2017年5月就任以來首度訪問亞洲,他承諾每年都會訪問中國,顯見對中國的重視。
法國智庫亞洲中心(Asia Centre)主席迪蒙柳(Jean-Francois Di Meglio)回覆中央社記者電郵訪問時說,在第5共和時期,法國的對外政策架構很穩定,跟哪個政黨執政無關,雖然現在的中國與前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所承認的中國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政策架構是延續的。
他認為,中國已成為一個在國際政治3個層面上不可迴避的對話者,包括國與國的雙邊層面、歐洲聯盟與中國的實體層面,以及關係到全球平衡和戰略的全球層面,如非核化及氣候議題。
綜合上述考量,迪蒙柳認為馬克洪的亞洲政策還不夠明確,法國一方面瞭解亞洲在經濟和貿易上的重要性,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復興比以往更感興趣,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自己在海洋上扮演的強大角色,凸顯自己在這地區占有一席之地,但中國未必同意這點,雙方利益也未必不會衝突。
不過,他指出,即使法中關係有些挫折,重要的是「終結矛盾」,矛盾之一是法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龐大,總統出訪是一個促成大型出口項目和合約的機會,而且法國需要透過創新和產業重整來振興經濟,必須尋求新契機,例如「中國製造2025」計畫。
迪蒙柳說,矛盾之二是歐盟不贊成中國於世界貿易組織(WTO)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歐盟與中國之間的經濟來往相互性將是主要議題,因為中國對歐洲企業沒有歐盟對中國企業那麼開放,馬克洪此行會是一個新起點,可能揭開新頁,允許對話以其他方式存在。
有關台灣在法中關係發展上的地位,總統蔡英文2016年5月就任後,北京接連削弱台灣在國際場合的出席和發聲機會,迪蒙柳認為,台法之間仍有合作空間,問題在於台灣對法國的期望,畢竟在學術、科學、經濟等領域,法國沒有理由淡化與台灣的關係。
此外,從民間觀點來看,在法國人眼中,中國在兩岸關係上變得強硬,反而有利於台灣形象,尤其是對有興趣學習中文的人而言,無論官方態度如何,在民間,這份對台灣的好感一定可以帶來一些影響。
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負責中國研究的艾克曼(Alice Ekman)受訪時說,法中關係近年相對穩定,只是此時正是歐盟與中國之間,因市場通路相互性及歐盟對中國涉及戰略性科技領域投資的疑慮,而使關係緊張的時期。
她說,馬克洪就任以來外交行動集中在歐洲和非洲,這趟訪中之旅開啟了他的「亞洲篇章」,法國的亞洲政策可能會在未來數週或數月更清晰。(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