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陸國企改革失業潮 成作家導演創作養分


發佈時間:2017/12/09 11:40
最後更新時間:2017/12/09 11:40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今年台灣文壇有「做工的人」一書熱賣,甫於兩岸出版新作的大陸作家路內則是不帶批判地將自身工廠經歷化成文學創作的背景,回顧了大陸國企改革前後的社會變化。

今年44歲的路內是「70後(1970年代出生)」作家中受到矚目的一位。年輕時在國有企業和台資企業都待過,儘管只有約4年的工廠生涯,但他稱自己正好趕上了國企那種「盲目歡樂」氣氛的尾聲,這些經歷也成為他日後寫作的養分。

 

路內近日在兩岸同步出版了小說「慈悲」,書中主人公是化工廠的工人,時間跨度達半個世紀。不過,工廠只是劇情發生的環境,小說寫的,是小人物在時代變遷中的際遇。?

當年的「工人」和日後「作家」的身分,看起來不是很協調。路內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說,其實這一點也不衝突,那時候的大學入學考試錄取率只有約2%,大量喜歡文藝的人只能去做工人,工作之餘,許多同好會彼此交流。「文學最不花錢,畫畫還要買顏料,文學有枝筆就可以了。」

1990年代,中國大陸國企改革,有數百萬民眾下崗(失業),這成為包含路內在內,當代許多中國人重要的生命記憶。在一個標榜社會主義的國家,自此「失業」成了多數人可以接受也必須接受的概念。
 

路內說,下崗潮來臨時,有退休工人退休金停發、去看病醫藥費無法報銷,還有工廠公司的老闆跑了、甚至被殺,而像東北這樣的國企集中地,可能是一整個城的居民都突然沒了工作。國企私有化過程中,不少資產則順勢流進了少數人的口袋。

這些精采的情節,應該很適合寫作。「但那時是不能寫的」,路內說,反而是現在有些年輕作家會寫自己小時候,父母失業、家裡窘迫的情況。2016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八月」就是個例子,用孩童眼光看下崗潮,導演張大磊得獎時僅34歲。

路內沒有下崗。他在1996年辭職,在台資企業待了半年,領教了當時台式管理「把工人當奴隸」的嚴厲甚至刻薄,後來轉行做了廣告業,2012年開始專職寫作。

兩岸同樣在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可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寫作氣質。路內做過工人、又經歷大陸經濟迅速成長的變化。他說,1990年代初,朋友們除了聊文學藝術,也聊股票,文藝風氣已開始慢慢轉向,「那時候,聊錢的人才是充滿理想」。

在他眼中,台灣同年代作家成長在富足的年代,文學的素養、理論都好,在華語世界自成一個流派,「但就是缺少一些冒險的東西」,而大陸作家更多對現實的關照。

路內與其他上海作家12月中旬在台灣將與同為1970年代出生的台灣作家童偉格、伊格言等人對談,在寫作議題上相互激盪。(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做工#兩岸#大陸作家#改革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05

0.0553

0.1658